第242章 《孤儿救祖记》的雄起!(2/2)
主要的原因,一部分固然是因为拍摄这些电影的电影公司完成了电影制作,更为重要的原因在,而是他们认为,在压着各自的电影这么长时间之后,应该趁着观众对于电影的热情,开始放映了。
首先,是郑正秋和张石川的《孤儿救祖记》。
早在1922年,《义和团》《北洋水师》《木兰从军》和《孤儿救祖记》就被称为当年最不能错过的电影。虽然在题材上,《孤儿救祖记》和前三者完全不同,不是大场面大题材,但是拍摄他的明星电影公司和张石川、郑正秋的名头,却让这部电影在还没有拍摄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民众和电影界的广泛注意。
在中国电影界里面,张石川和郑正秋是资格最老的,是前辈,他们的名头早已经享誉大江南北。虽然两个人创办的亚细亚和幻仙先后失败,但是作为探路者,他们在电影上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这一次,两个人重新出山,而且重金打造明星电影公司,意图很明显,那就是重新夺回他们曾经失去的一切,明星电影公司也因此被认为是将来有可能成为大中华电影公司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因为这事情,大中华电影公司和明星电影公司,郑正秋张石川和我之间,更是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尴尬的裂缝,不过这些,随着《北洋水师》的放映,立刻烟消云散了。
《孤儿救祖记》原本在1922年的年末就可以放映了,之所以推迟了两个月,郑正秋和张石川考虑的,自然也是避开《北洋水师》的风头,毕竟那时候《北洋水师》就是个巨额,任何撞上来的电影,都绝对不会有好下场。作为明星电影公司的第一部电影,《孤儿救祖记》对于明星来说,显然意义重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郑正秋和张石川顶着巨大无比的压力。
毕竟在《义和团》《北洋水师》《木兰从军》三部大电影的压力之下,以普通家庭为表现对象的社会剧,《孤儿救祖记》能不能红火,不管是郑正秋还是张石川,乃至于电影界的同行,都毫无所知。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能不能够成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成功了,自然各大欢喜,如果一旦失败了,明星电影公司可就命运多舛了,这是刚刚东山再起的张石川和郑正秋都不能接受的。
为了这部电影的成功,张石川和郑正秋可谓煞费苦心,剧本和拍摄自不必说,有郑正秋在,完全有保障,在宣传上,张石川几乎采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除此之外,在放映时机的选择上,两个人也是绞尽脑汁。
原来,张石川和郑正秋是想和《北洋水师》较量一番的,这样做,固然是两个人想真刀真枪地和我碰一下,其次,如果两部电影同时上映,绝对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话题对于《孤儿救祖记》的宣传和影响力的提升,也有巨大的好处,但是《北洋水师》放映之后,两个人就瘪了,根本没有信心能够比下来,因此,他们把目光放到了悲催的洪深的身上。
对于洪深这样的后辈,郑正秋和张石川不放在眼里,但是当《木兰从军》出来之后,他们同样是傻了眼,郑正秋就不止一次跟我说,突然发现自己老了。
不过说归这样说,《孤儿救祖记》还是选择和《木兰从军》比试一番。而结果,同样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原本大家以为这两部电影绝对会厮杀得你死我亡,而且很多人都为人在《木兰从军》一票叫好声的情况下,郑正秋和张石川选择放映《孤儿救祖记》是一个十分愚蠢的决定,但是这部电影一出来,同样赢得了满堂彩
郑正秋的拍摄经验,毕竟是雄厚的,他对于电影的把握,对于电影艺术性的理解,显然在中国电影人中首屈一指,最为重要的,是他同样把电影的社会功能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虽然受到了张石川的影响,这部电影在剧本上做出了一些商业性的让步,但是《孤儿救祖记》对于目前中国现状的剖析,尤其是对于中国底层民众生活的深切同情,赢得了大众的喜爱。
除了电影本身的扎实,《孤儿救祖记》在题材上占了很大的便宜,这一点,要归功于张石川,买办出身的他,向来对于市场的把握很是准确,早在《精武门》放映的时候,两个人就猜到了中国电影节可能要掀起一股大制作的风暴,而在国光、中影和大中华发布了拍摄的项目之后,两个人就果断决定避开大制作的风cháo,剑走偏锋,拍摄郑正秋那首的社会剧,结果,果然一出来就与众不同。
《孤儿救祖记》首映之后,好评如cháo,观众云集,票房飘红。
不过中间,也有很大的批评声,其中的代表,就是我
###
第三更送上累死了
兄弟们,还有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