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臣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议

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议(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霸王龙 极品全职保镖 异界魅影逍遥 修真者玩转网游 清山变 纨绔疯子 大宋金手指 重生之游戏全才 美妙之第二人生 兽门

在朝中为官并不像在王府任职那么简单不然袁宗皋也不会要花几天时间熟悉自己地工作程序既然那么清闲张信索性利用这个机会翻阅资料之余也在观摩其他同僚的工作情况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翟銮、李时他们请教转眼之间几天过去张信又在众人的羡慕之中被皇帝召见。

“吾皇万岁。”起身之后张信现朱厚脸上表情似怒似喜十分复杂张信知道这几天朱厚正忙着与大臣周旋关于任命王守仁为兵部尚书之事这些天张信忙于学习也没有留心朝中生的事情现在看皇帝的表情难道事情又有变故。

“皇上您虽身为国君要以事国为重但也要注意保重龙体啊。”张信叹气劝慰道以前朝气蓬勃的朱厚现在脸上居然浮现出憔悴之色来。

正准备开口说话的朱厚听到张信劝慰之言微微一楞旋即心中一暖满朝文武百官加上宫中数千近侍宫女也只有张信真诚实意的关心自己其他人要不是在逼迫自己要么就是讨好奉承自己想让自己为他们升官进爵。

“朕知道了。”朱厚轻轻呼吸平息心中地起伏。

“到底生何事皇上如此忧心虽然臣位卑力微但也能为皇上分忧。”其实朱厚并没有露出忧虑地表情来张信只不过是在找个借口给朱厚把事情说出来而已。

“经过廷臣商讨认为如今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且京师的兵部尚书已有人选论功之下可拜王守仁为南京兵部尚书。”朱厚面无表情地说道朝中大臣们又再一次驳自己的旨意这让朱厚如何能接受得了。

中央的兵部尚书与南京的兵部尚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一个是手掌实权的朝中大员一个是养老闲职廷臣们的意见摆明是不想让王守仁进京供职张信暗暗猜测起来看来这王守仁肯定是得罪朝中哪位大臣了不然也不会如此。

其实张信的猜测并没有错误王守仁平定宁王之乱后居然把功劳都归于王琼的身上这样做把杨廷和给惹火了而且其他大臣也有自己的心思。这王守仁的功劳也太大了而且才学出众门生遍地。如果让他得势了那以后岂不是没有自己说话的余地所以纷纷赞成杨廷和地意见把王守仁送到南京任职养老。

“不知廷臣推选哪位为兵部尚书?”看朱厚的模样就知道事情已定没有挽回的余地张信也没有问为什么转而询问其他事情来。

“御史杨秉中请召彭泽。朕也同意了。”朱厚也看过彭泽地履历。在群臣的坚持之下朱厚也没有继续自己的意见。朱厚也不愿意为了一个王守仁弄得君臣不和况且内阁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昨日内阁大学士梁储告老还乡上疏请求致仕。”未等张信表自己的看法。朱厚忍不住开口说道脸上却露出难得的笑容。

张信还在想彭泽是谁的时候听到朱厚这话顿时感到迷惑不解梁储告老还乡有必要这么高兴吗?

“杨辅提议让袁宗皋补梁学士地缺。”朱厚微笑道看来这位杨辅还是深体上意地而张信却恍然大悟起来怪不得朱厚脸上虽然有怒气。但却非常的淡。原来是袁宗皋准备成为内阁大学士了。

“其他几位大学士也没有异议认同杨辅地提议。准备在朝会的时候向百官宣布。”朱厚喜悦的说道只要袁宗皋一进内阁那岂不是为自己多增一个助力。

但张信却不这么认为原来张信还在为朱厚与袁宗皋高兴的时候忽然转念一想以袁宗皋的性子怎么可能与杨廷和等人相抗现在朝中百官还有内阁地几位阁臣都是以杨廷和为是瞻袁宗皋势单力薄的说的话根本没有多少人会支持。

看着笑容满面的朱厚张信只能在心里暗叹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上前揭开其中的奥秘以后朱厚自然会明白到时候他应该更加成熟起来不经历这些手段伎俩以后怎么驾御群臣君临天下。

论起政治经验来朱厚与杨廷和相比肯定显得稚嫩一些但朱厚也有优势那就是朱厚年轻而且人也聪明知道学习一时的挫折并不代表什么只要有机会朱厚肯定有胜利的那天而杨廷和却是输不起。

“过两天朕在太和殿举行殿试你记得过来参加。”兴奋之中的朱厚没有留意张信的表情忽然想起一事来连忙吩咐说道。

“臣不已经是进士了吗?怎么还要参加殿试?”张信听到朱厚之话把满腹心思都抛诸脑后急忙询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让你负责监考贡生不是让你参加殿试。”朱厚被张信着急地模样逗乐了微笑解释起来。

“在兴王府时忙着经营商铺久未读书臣对四书五经之义早已生疏现在再让臣参加科举恐怕连秀才也考不上了。”张信自嘲说道也只有他敢这样对皇帝说。

“朕知道你地辛苦若不是为了王府你也不会拒绝上京城参加会试要不然你也在殿试名单之列。”想起当时越昌盛的兴王府朱厚也露出温馨之意虽然离开王府还没够一个月但朱厚却感觉似乎已经好久。

“皇上过誉了臣自知才疏学浅如何能与天下英才相争能考上三甲贡生臣就心满意足赞叹乃是天之庇护。”张信微笑道出实情。

“张侍读不要妄自菲薄在朕眼中你永远是天下知识最为渊博之人。”朱厚语气肯定地说道朱厚在张信初到兴王府之时就开始萌生这样的想法经过两年时间的接触朱厚越认定这个事实无视张信对许多儒家典籍著作毫不清楚。

“皇上之誉让臣惶恐不安。”张信微微笑道有明一代能称得上知识最渊博的人屈指可数但肯定不会是自己据张信所知现在翰林院就有一个那就是杨廷和之子杨慎。

“朕以前以为只要熟读诗书即可解决天下之事现在终于明白过来这不过是空想而已。”朱厚叹气说道:“当初你对朕说要学以致用的时候朕还不以为然现在总算清楚其中的道理了。”

也怪不得朱厚这么感慨坐上皇帝之位处理国事的时候朱厚这才现什么论语、孟子四书五经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还不如自己在处理王府琐事学到的经验有用加上张信经常传授的道理朱厚才可以应付过来。

“国家大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通晓自如皇上还须多向几位阁臣请教啊。”张信微笑进言道几个大学士虽然顽固但不可否认在处理朝政问题上面他们的非常经验丰富知道应该怎么把事情最巧妙的解决。

“朕明白朕每日都要听由诸位学士主持的经筵还有翰林院讲官传授的治国之道。”朱厚微微笑道:“但朕还是觉得他们所言不如张侍读在王府时悄悄告诉朕的道理简单易懂振聋聩。”

目录
新书推荐: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