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将熊天云(2/2)
此话一出口,围站在沙盘边的军务院的十三位高级参谋官都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们在皇帝陛下面前说话十分谨慎,往往将心里的话思量了又思量才敢说出口,说出来还要再留三分余地,哪里敢说得这么满。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万一说的与现实不符,责任可就大了。
刘度抬头看了一眼这位胆大妄言的参谋官,这是一位刚刚被提调到军务院的年青参谋官,年纪大约只有二十六七岁,中等身材,形容清瘦,但眉宇间却有股英武之气。
刘度看了看这参谋官肩上的军衔,也只是个都尉,军务院所有的高级参谋官都有相当于提督的军衔,按理说这里应该没有他说话的资格。可他却敢言之凿凿地说虎贲军能守十天。刘度突然对这个年青人有了兴趣,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启禀陛下,在下熊天云,在军务院任绘图参谋,今天由我负责测量沙盘。”
刘度发现这个年青人眉宇间有些像下落不明的陆军军务大臣熊大木,便问:“你跟熊大木有何关系?”
“他是我的伯父。”
刘度有些不悦,质问道:“是熊大木将你调到军务院来的吧?”
“是的,陛下。”这个年青人好像对刘度不悦的语气毫不在意。
“如今国难当头,你为何不要求调到前线去杀敌,却要缩到军务院里来当个绘图参谋?是因为这里安全?还是因为这里的薪水高?”
“都不是,陛下,是因为这里能洞察全局。”
此话一出,旁边就有人忍不住嗤笑,甚至还有人在一旁冷言冷语道:
“一个绘图参谋还谈什么洞察全局?”
“也许洞察全局能帮助他把图绘得更准确吧?”
“嘿,嘿,也许是吧。”
刘度不满地看了看周边的人,周边的官员赶紧低眉顺目闭上了嘴。
刘度又仔细打量了一番年青人,年青人神色自若,丝毫没有怯意,也没有受周围人的情绪影响,刘度好奇地问:“这么说,你现在已经洞察全局了?”
“是的,陛下。”年青人的语气非常自信。
“以现在的局势,假如你是丁国昌,你会怎么做?”
那年青人沉吟了一下说:“我会向东都求援,请求陛下派驻扎在东城城外的羽林军去解马邑之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刘度心里一惊,这年青人仿佛看过他手里的信似的,而刘度迄今为止还没让任何人看过这封信。
刘度将手里的信捏得更紧了,他追问道:“那你认为应不应该派羽林军去呢?”
“羽林军守护着东都城,没有羽林军,敌人一旦攻过来,东都城将会只剩下城防军团可调了,这太危险了。所以我认为不应该派羽林军去,起码不能全都派去。”
“那马邑之围怎么办?”
“请陛下给我一万精骑,我能解马邑之围。”
在皇帝身旁站着的魏元忠吓了一跳,严肃地说:“这是军国大事,非同儿戏,你不要不知深浅还不赶紧退下”魏元忠与熊大木私交甚笃,他不愿意看到熊大木的亲侄子因为不知天高地厚而命丧黄泉,虽然表面上是在严厉训斥这个狂傲的小子,实际上却是一片呵护之意。
没想到这熊天云毫不领情,上前向皇帝深施一礼道:“在下知道这是军国大事,非同小可。在下也不是一时兴起,口出狂言。在下是经过认真分析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
“这里可是军务院,军中无戏言,若是完不成任务,你可知道是什么后果?”魏元忠声色俱厉地训斥这个年青人。
“在下知道,在下愿立军令状,若不成功,请陛下杀我全家。”
刘度一愣,他也没想到这年青人会有勇气说出这番话来,忙问道:“给你一万人真能解马邑之围吗?你说说怎么做?”
“是,陛下。敌人的整个计划都是围绕马邑制定的,而其中最出其不意的就是将石门关的守军派出来攻打马邑城,相对于两翼的防线,石门关与马邑的直线距离最短。这一招确实很厉害,但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石门关守备空虚。若是给我一支精骑,我不去马邑,而是以最快的速度直扑石门关。敌人长途奔袭,大面积迂回作战,却没有粮草的牵累,想必粮草都囤在石门关内,我们若是攻打石门关,敌人肯定会从马邑分兵回援,马邑之围自然得解。”
刘度听了点了点头,又问周围的参谋官:“你们觉得呢?”
一个资历很深的高级参谋官说:“陛下,这些都只是推测,没有确凿的情报证明石门关里守备空虚,万一敌人已从别处增援了石门关呢?石门关这么重要,敌人怎么可能会弃之不顾呢?”
熊天云不屑地撇了撇嘴说:“正因为敌人猜到了你会这么想,所以才敢把石门关的守军拉出来攻打马邑。敌人若是能拿下马邑城,石门关就成了后方,就会很安全,他还有什么必要在那里驻扎重兵。再说这次会战,敌人的总兵力并不占优势,他们的优势就是骑兵多,移动速度快,所以他们攻打马邑必定倾尽全力,以求速战速决,不可能还在石门关保留兵力,有,也会被拉到马邑去。若是马邑久攻不下,我们的步兵军团就会陆续赶到,那样双方又会陷入消耗战。这是敌人最不愿看到的,以此推断,石门关必定十分空虚。”
这番话将这位资深的参谋官驳得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只能狠狠地瞪了一眼品阶比他小好几级的绘图参谋,若不是陛下在眼前,他真想破口大骂他一顿,这小家伙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刘度听得连连点头,他发现这熊天云虽然年青却并不莽撞,也不幼稚,对局势分析得十分透彻。但毕竟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非同小可,而提议者又是一个年青的军官,刘度又想了想,最后追问道:“你有几成把握?”
“回陛下,我有七成把握。一般情况下我只要有六成把握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我如果有六成,我的对手就只剩下四成了,我没有理由不做”
“嗯,有道理。”刘度突然发现这个年青人身上有些他身边这些文臣武将们没有的气质。一些朝气一些锐气还有一些舍我其谁的霸气
刘度将手一挥,哈哈笑道:“好我提升你做羽林军团提督,给你两万羽林军精骑,命你去解马邑之围……”
“遵命”熊天云喜形于色,而且脸上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表情。从他对战局的分析来看,他做了充份的准备。看来,他想向皇帝陛下进言肯定是蓄谋已久的了,如今终于把握住了机会,得偿平生所愿,他怎么会不高兴呢。
魏元忠总觉得把这么大的重任交给这么年青的参谋官有些不妥,便在一旁劝阻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还请陛下三思。”
“不用三思了,有时思得太多反而屁事也做不成你们不要再说了,就这么定了”刘度大手一挥,说道:“拟诏命丁国昌守住马邑城,等待增援”
熊天云没有走,他为了再一次证明自己有多么不知天高地厚,竟得寸进尺地上前对皇帝深施一礼道:“拟一诏不行,恳请陛下再拟一诏。”
这句话一出口,很多资深的参谋官差点儿没被气晕过去,参谋官的职责就是提供各种分析意见以供决策者参考,怎么可以要求决策者如何做呢?这是参谋人员的职业大忌。更何况这位决策者还是当今皇上。
刘度也有些不悦,他眉头微微一蹙,问道:“你还要我再拟什么诏?”
熊天云恭敬地说:“请陛下恕罪,我有一件事非常担心,不得不说。雷川乃当今名将,指挥作战以灵活迅疾见长。我希望陛下下旨命与雷川激战的各个军团互相协调,务必拖住他,不让他向马邑移动。然后再等北边的军团突破敌人的防线向马邑靠拢之后,整个马邑防线就会稳定下来。”
刘度心想:“这小子虽然狂傲不羁,但他说话也并非全无根据,他的‘洞察全局’看来并不是虚言。治沉疴须用猛药,要想改变这种危局,靠这帮温吞吞的家伙可能不行,真得起用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青人。”想到这里刘度非但没有不快,反而爽朗地哈哈一笑,大声说:“好我听你的此诏由你来拟上书房参事要原封不动地颁发下去”
众人大惊失色,替皇帝拟诏这种事情,只有在太子监国或皇帝身体不适丞相协理朝政时才会出现,连总理军务大臣都没有这种殊荣。如今这种殊荣竟落在了一个乳臭未干的绘图参谋身上,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熊天云也知道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和荣耀,他年青的脸上竟泛起了红潮,他愣了一下,赶忙又给刘度跪下行了一个大礼,并激动地说:“陛下我熊天云并非不知深浅之辈,我知道自己没有在这里说这些话的资格,今天我之所以敢抖胆在陛下和这么多将军们面前陈言,实有隐衷。”
“噢?什么隐衷?”刘度很好奇。
“我伯父熊大木奉旨出兵解救西都,兵败未归。东都百姓纷纷嘲笑唾骂我伯父,说他懦弱无能,致使石门关失守。我不服这口气,我熊家自从追随太祖皇帝起事以来,为将者甚多,熊家子弟更是自幼熟习弓马兵法,并以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为最大荣耀,怎能受世人如此轻视羞辱。我今天冒死请战,就是要洗刷我熊家蒙受的耻辱。可我没想到陛下会这么痛快地答应我,还能如此信任我。我,我愿以死相报”
说到这里,熊天云的脸上涌现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悲壮神情。
刘度一把将熊天云扶了起来,用信任的语气说:“年青人,你很有志气,我相信你一定能为你伯父,也能为你们熊家洗刷掉耻辱的。去吧放手杀敌去吧我等着你胜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