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回 战争促进社会进步(1/2)
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所有的人都在震惊可刘明却没有任何的惊讶这个结果早就在刘明的估算当中。
可刘明再错过了最初的惊喜之后剩下的则是更多地感叹。
对刘明来说现在的这种局面那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那都是用钱堆出来的。而且这不是一小部分的金钱这是刘明现今的财富都不可以不重视的大量的金钱。水龙作为一种救火的器具在战场上其实没有太大的功效而这里真正起作用的功效最大的其实就是水龙里面装的‘入梦水’。
可大批量的调制‘入梦水’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倒不是华佗为了调制‘入梦水’而花费了多少的心血。毕竟华佗早就研究出了麻沸散又有了‘鸡鸣五更还魂香’的配方调制这种药物还是很容易的就像当初华佗给刘明调制的安眠药一样只不过是把内服型的汤剂更换为挥性的药物罢了。而且里面也没有了那许多安神补气滋养身体的药物罢了。可是这种配方的改变其他的药物到还好办可其中的一味主药却不得不借重‘鸡鸣五更还魂香’里面的主药‘睡美人’了。
这种药物的产量极为稀少通常只产于深山老林的阴暗之地根本就不适于大规模的生产使用。刘明在华佗研制出样品了之后为了能够大规模的生产特意用了十万的奴隶在小兴山百花谷开辟了上万亩的药圃然后在药圃上种植藤蔓搭制渔网模拟出适合‘睡美人’生长的阴暗环境又用打通了竹节的毛竹引来了山溪之水进行灌溉。精心的呵护。
可就这样还不算完这些‘睡美人’并不像其他的植物那样有土壤有水分那就可以了。这些‘睡美人’虽然是长得非常鲜艳的植物可他们却是食肉的。他们用鲜艳的颜色引诱昆虫靠近用芬出来的芳香麻醉这些昆虫之后他们就会把这些昆虫分泌吃掉。这也是限制他们生长数量的一个原因。所以要想养育他们还需要定期的给他们投饵喂食。
光这些专门侍候‘睡美人’的药农就不下一千人而为了使这些药农不至于在培植‘睡美人’的时候沉睡在花海里他们工作的时候还需要佩戴专门的药剂来中和。这些都是钱呀。
甚至于在当初研制成功的时候华佗都因为这种‘入梦水’的花费太大而劝过刘明放弃使用‘入梦水’改为燃烧在草原上大量生长的断肠草这种草含有剧毒燃烧后产生的毒烟可以使闻到者产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直至丧命。同样可以实现刘明使用‘入梦水’战胜敌军的效果。
而刘明则认为燃烧断肠草的毒烟攻击比‘入梦水’更加难以控制更多仰仗的是风向而且毒烟的范围也不好控制。不像‘入梦水’这样好歹还可以用水龙射出去百多步产生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且能够把把作用的范围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并且由于断肠草在使用上更加的明显和简单只要有心人留意就可以仿制过去咱们可以使用别人也可以同样的使用以后都搞起毒烟战来那麻烦就更多了。不像‘入梦水’这样的神秘莫测而且还可以把别人的目光锁定在新式的武器水龙上面从而减少其他诸侯应用的范围。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刘明认为燃烧‘断肠草’要比使用‘入梦水’的危害性和残忍性大的太多了。毕竟‘入梦水’只不过是使人睡上一觉。而‘断肠草’却有可能使人大量的死亡。故此最后刘明还是倾全力培植了‘睡美人’大批量的调制和应用‘入梦水’。
不过即使这种药水被大批量的调配出来了可是他在使用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不方便性。
先这种药水敌我不分对敌人有效对自己人也有效。所以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看准了风向和环境。
其次这种药水使用过的地方一盏茶的时间内都是持续挥功效的。使用部队要想不等待功效消失就过去除了绕过就只能佩戴‘醒神丸’了。‘醒神丸’虽然调配起来比‘入梦水’便宜的许多可是数量多了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且最主要的就是这种攻击方式根本就不适合两军混战中使用。并且由于水龙移动起来和使用起来都是极为缓慢的所以也不适合应对快前进的部队。
这本来就是刘明为了在攻城的时候减少无谓的伤亡准备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东西今天只不过是在贾诩算准了对方的攻击方式后准备的一道甜点。其目的不过就是造成一段无人地段截断公孙康军队的持续进攻能力从而使刘明的第三梯队重步兵挥以多打少的攻击优势。
可是谁也没想到由于水龙部队的这种诡异的攻击方式前所未见它产生的这种巨大震撼性使甜点变大餐了。
刘明地感叹过去之后再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值!太值了!自己的那些金钱和心血太值了。这可比自己当初攻打晋阳时候少死了多少的人呀!有那么多无辜和英勇的性命不用枉死了自己花再多的钱那也值了!
虽说刘明想了这么多的事可那不过是刘明心念一转之间的事情事实上并没有花费多少的时间而刘明更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战机。刘明沉稳的下令:“击鼓!”
按理说在战鼓响起之后那就应该是全军的前进。可是刘明得大军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反应。
原因很简单中间的那个由水龙造成的无人地带那是暂时的不能过去了。谁去?谁都得倒下。除非他有解药。可是刘明对此也是早有准备的。随着刘明大军鼓声的响起。刘明得中军没有任何的移动只是有一千名佩戴了‘醒神丸’的士兵开始过去打扫战场而他们也不是全面的清场只是把那些昏睡的士兵简单的堆放到一起清出几个便于军队通过的道路。使一会儿‘入梦水’的功效过后刘明的中军能够快的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