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回 战争就是抢劫(1/2)
祝大家初五看书快乐——
曹操的蠢蠢欲动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深沉有雄图大志的枭雄。可是如今曹操却被自己突然暴涨的实力给逼得快喘不过气来了。就好像一个饥饿许久了人在突然间的暴饮暴食之后消化不良撑得难受一样。
本来曹操在兖州的那会儿展的挺好。虽说有二十多万的兵马。可那却都在自己经济实力可以支撑的范围之内。可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为了最大的减少损失并快的扩张实力而让戏志才招安了白饶三十多万的大军。
白饶的这些人那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那都是在无数次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的亡命之徒。他们可比当初刘明接管的那支黑山军还要难以管理。毕竟黑山军是经过张秀儿严格训练的纪律性等各方面都要比曹操招安的这帮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要强得多了。而且黑山军由于有刘明这个大金主的暗中支持故而他们在张秀儿的严格要求下更是要比这些靠打砸抢过日的部队在素质上要纯洁的多。毕竟某些兵痞习惯养成了之后就不是那么好改的。
所以曹操在接管了这支部队之后他所要面对的困难那也要远比当初刘明遇到的困难要大得多。
不过好在曹操也比刘明狠多。不服就杀犯错就杀。一通大刀阔斧的杀伐过后在加上曹操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的一些赏赐曹操总算还是能够把这支部队指挥的得心应手。
当然了这也与曹操和刘明得带兵制度不同有关系。刘明是要求所有的兵丁有自己的主见只听从刘明得命令和拥有暂时指挥权的将领命令。而曹操则是只控制领兵的将领令这些领兵的将领对自己忠心耿耿罢了。这样一来高下自分曹操控制一支部队的难度当然要低了许多。
可是即使如此。曹操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军粮问题。
军饷可以暂时不。可是军粮却不能一天没有呀。吃不饱肚子的士兵别说是为你拼命上阵杀敌了不立刻造你的反那已经就是老天爷偏袒了。
当初曹操能以兖州一州之地养活二十多万的大军并还能有一些剩余那是曹操仿效刘明屯田养兵兴修水利的制度好。能吸引足够多的百姓滞留在兖州生存。能产生足够多的剩余军粮。
可如今曹操虽然拿下了司隶。可是司隶全境的生产状况早就完全被董卓破坏的一干二净了。就连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那也大部分被刘明的幽州接走了。现在留在这里的只是一些难舍故土的老头子罢了。这些老人自己也就凑乎的在这里活着。指望这些人替曹操完粮纳税替曹操养活兵马那不是跟做梦一样嘛。
而且曹操新收的这些士兵匪气太重。有曹操管着那还好点。这要是把他们放回去或者是聚集到一处屯田那还不得立即就又变成山贼了。故而曹操也只能把这些人撰到手心里管着。
除此之外就算是曹操能把这些人全部安插到民间耕作也没人闹事可那粮食也不是能立刻就长出来的。那也得花时间种植的可曹操的家底薄呀。就曹操手里的这点余粮已经不能再支持几个月了。你说曹操能不急吗?
现在曹操的眼睛都快蓝了。就像一匹饥饿的狼看谁都想咬上两口。整天嘴里就是俩字:粮食。
对于曹操的这种压力曹操手边的这几个心腹都明白。可是这种天灾**谁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毕竟谁也不是神仙能够空手变出粮食来。
但是毕竟曹操的手下还是有能人的也不是全都无计可施的只是他们出的这些计策都有点馊。几乎都属于短线操作。
例如戏志才由于本身的出身问题他就给曹操献了一个计策道:“曹公如今司隶赤地千里百里无人烟以如此的环境根本没办法给咱们提供更多的余粮。所以这粮食的来源咱们还是只能从兖州想办法。”
正被粮食问题快逼疯的曹操当时就激动说道:“这话怎么说?咱们是加税还是征收?不过咱们曾有言在先要是这样办那咱们不是自毁诺言了吗?要不咱们先暂时借取待来年归还?”曹操对这问题也没少动脑筋。戏志才刚一提个头。曹操就蹦出一堆主意来。
戏志才笑了:“诶。曹公此言差矣!人无信不立。乱世当中更是如此。咱们要是自毁言诺那今后还会有哪个百姓再相信咱们依靠咱们。其他的英雄豪杰又怎么能再相信咱们给他们的承诺呢?况且如此一来那也自爆咱们的不足容易引起其他诸侯的窥测。再说了就算咱们不管不顾只求应付眼前的这个危机。可那些贫苦的百姓又有多少的余粮?恐怕就算是饿死了他们也养不活咱们如此众多的军队。反叫咱们来年秋收之时更是颗粒无收。”
曹操悻悻然的说道:“既然不成。那咱们还能打兖州的什么主意?咱们兖州的粮库可都快要空了。”
戏志才淡然说道:“曹公虽说咱们兖州的粮仓也几乎空了。而咱们更不能自毁诺言打老百姓的主意。可是咱们兖州不是还有不少的豪门氏族嘛。他们家大业大那都是钱粮广多之辈。只要咱们能给他们罗致一些罪名然后把他们的财产充公。到时候不仅咱们的军粮有了。就是咱们的军饷那也不愁了。”
曹操迟疑的说道:“这些家族在迎我入兖州之时个个都是贡献不小。而且他们如今也没犯什么法纪。咱们如何能治他们之罪?况且这些家族又全都是根深蒂固的大族。咱们要动他们恐怕也不容易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