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回 对撞(1/2)
各位书友我新书已经如约的更新两章了。赶快去多多的支持啊——
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如此天气聪明人都躲在阴凉里休息了。可如今却有一支庞大的部队在快的前进。这支军队一眼望去无边无际。隆隆的步伐声更是传出老远。
几十万大军在前进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
这还真不好说虽然他们没有形成统一整齐的步伐。进而形成震耳欲聋的杀伐之声。可是他们还是让里许内的蛇虫鼠蚁跑了个一干二净。那就更不用说是其他的小动物了。
要说董卓的这支部队前进的度并不慢。可是这样的数度还是让陪同董卓指挥全军作战的李儒心急的不得了。
兵贵神。时间就是一支部队取胜的最大砝码。但是这一切却又不是能以一个人的意志为左右的。
虽说李儒早在董卓派人联合袁绍之前。就做好了兵进并州的准备。可是鲜卑部族的突然袭击却造成了董卓主力部队的来回奔波。一个月就这样的没了。而出了潼关之后为了使这些部队的队列展开。那更是花费了六天的时间。时间可不等人呀。天知道刘明是不是已经从辽东回来了?
此时李儒迫切的希望盟友袁绍也准备好了出击的准备哪怕是只分担对方一点的兵力。那也是好的。不过李儒想是这么想得。可他也只是这么稍稍的想了一下而已。把自己军队的胜利寄托在并不可靠的盟军身上从来不是李儒的作风。胜利永远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完善的方略充足的准备。这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李儒看着自己按着武圣孙膑的遗作而布成的一字长蛇阵心中一阵自豪。当初即使是庞涓也破不了的一字长蛇阵如今却被自己改良成可攻可守的大阵。就算是因此耽误了六天的行程那也是值呀。自己这战阵之道就算不是旷古铄今那最少也是少有敌手了。
正在此时突然一名探马飞驰而至。行至近前翻身下马单腿打千说到:“禀相国前方六十里现幽州军马。第一小队探马已经全军覆没。”
董卓的车辇随即停下了。随侍的李儒大车也停了下来。
董卓的声音从车辇中传了出来:“贤婿呀。幽州的军队怎么跑出来了?咱们应该怎么办呢?”
李儒连忙下车凑到董卓车辇之前说到:“相国大人。咱们这么多的兵马行动。被刘明他们知道咱们的兵马动向那也是不足为奇的。至于他们为何放弃了守城而向咱们迎战。此时还不好推测。估计又是刘明他们所谓的仁义在作怪怕咱们抢夺那些百姓吧。不过稳妥起见。咱们还是先安营下寨把咱们的阵势布好。等属下派人打探清楚了再说。”
董卓肯之后大军停了下来连串的探马也飞驰而去了。
李儒则开始更加用心的推测了。幽州方面到底是怎么准备应对的呢?
对于幽州方面情报的不了解。永远是困惑在李儒心头的一块心病。这也是时刻压迫李儒要李儒产生战决赶快解决幽州问题的最大动机。李儒摸不清幽州往后展的会如何只知道随着时间的流失幽州也就越来越不好估测了。
对李儒来说胜利永远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要受自己控制的。可是运筹学和战略上的胜利那都是要建立在完善的情报系统上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李儒现在只能做到知己对知彼却差得太多了。不是李儒不想知道幽州的情报。而是李儒派出去的那些密探几乎都是有去无回。有限的几个密探在那边落了脚可传回来的情报那也有限的很。
就拿幽州现在到底有多少兵力来说吧。李儒也是始终吃不准的。以幽州那面放出来的风声是共有大军五十万。其中二十万镇守并州三十万留守幽州。可是这消息准确吗?自己这边不也是八十万的大军就诈称百万的大军嘛。而且前些日子刘明檄文攻打辽东传出消息来是带了二十万兵马走的。可是并州来回调动布防的兵马却不下五十多万。这又怎么说呢?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对方的疑兵之计。但也不排除幽州那边隐藏兵力。
李儒越是盘算越是头疼情报不足不可判断的事情太多了。不好推算呀。不过李儒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过来。推算不了那就不推算了。实力。只有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计谋也不过起到辅助和推动的作用。在压倒一切的实力面前任何计策都是徒劳的。兵法有云:以正攻以奇辅是为王道。现在自己就以正攻法逼他们决战。想来那刘明在围攻洛阳的时候也不过才带了五万的兵马。这些年来就算是他飞的扩军了。可就冲着刘明一贯假仁假义的作风他的军队的数量也肯定比不上主公强拉壮丁组成的数量多。而且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那些新兵训练出来的战斗力。也肯定比不过主公部队四处抢劫而训练出来的战斗力。他们的主力部队也该还是那些强骑兵而已。只要自己的战车部队把那些强骑兵撞毁了想来幽州也就没什么可抵抗自己军队的了。
李儒嘿嘿的冷笑。
而此时刘明也在感叹。来的太匆忙了。以至于现在只是垒起了一座指挥台。人造共事根本就来不及弄呀。没有修路队的辅助真是不太方便呀。要不是董卓大军马上就要进入自己的百姓屯集之地自己何必这样赶了呀。
想到这点刘明也不禁好笑看来自己确实是和董卓不一样呀。还是丢不下这些无辜的百姓安危。可恨那董卓为什么就不能像自己一样呢?自己也就是把人口往自己的领地迁移可董卓为什么却是杀光抢光烧光无所不为。什么样的缺德事情他全都干得出来呢?
与刘明站在一起用望远镜观测董卓大军动向的还有关羽郭嘉贾诩等人。
关羽对董卓军队派出来的这么多流星探马感到不适。轻声对刘明说道:“大哥看来董卓他们够谨慎的。明探、暗探连环探以及各军之间毫不间断的流星探多如牛毛。您说董卓他们会按咱们的计划行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