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回 背叛(2/2)
等待是一件令人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曹操这种人物。此时就连一旁的人也不敢再打保票说于禁没有造反了。
终于曹操的耐心消耗殆尽了。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延误军机让刘备他们联合于禁占了先手了。必须尽快平定于禁的叛变这样才能在没有内患的情况下快的平定刘备他们。
可是就在曹操令箭都举起来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于禁回来了。
曹操心神一松随之又一紧的问道:“于禁带了多少的兵马回来?”
底下人回道:“禀丞相于禁一兵一卒未带。乃是单人独骑回来的。”
曹操松了一口气平稳得说道:“让他进来。”
于禁刚刚走进营帐就问曹操怒问道:“于禁你可知罪?”
于禁不卑不亢的说道:“属下只知杀敌不知有罪。”
曹操问道:“既如此因何有士兵说你联合刘备斩杀本部的官兵?”
于禁回道:“属下从来没有联合过什么刘备来斩杀我军官兵。属下只是在执行接应夏侯敦将军部队的时候斩杀过几个祸害我兖州百姓的军中败类以正我军规而已。这兖州的百姓那可都是丞相的子民。岂可让他们祸害败坏了丞相的声名。”
原来夏侯敦的部队多是由白饶那些归降的虎狼之徒组成本来这些人在曹操严酷的军法管制下有所收敛。可是曹操在攻打徐州的时候为了尽快的攻打下徐州而大开杀戒。这些人的血腥**也就又被点燃了。如今这些人在攻克关隘之后也就管不住自己了。那些尾随夏侯敦在前面追杀刘备部队的兵马暂时还没时间想到此事可那些拉在后面的就没这个顾忌了。烧杀摞掠等等事情该怎么干那就怎么干了。这就让尾随其后的于禁看不过眼了。在徐州那是敌人的领地又有曹操的命令于禁也就睁一支眼闭一支眼了。可如今这兖州却是自己部队的大本营于禁也是兖州本土人怎么能让这种局面再次生呢?故此于禁把那些不服从命令的统统的按军规给杀了。这也是曹操部队的一贯作风。
曹操一听于禁这样说曹操当时就明白了。可是曹操还是追问了一句道:“那本相传你你因何迟迟不到?”
于禁坦然说道:“敌军至当拒敌为先。此等闲言碎语如何瞒得了丞相这又何须分辨?”
曹操哈哈到笑道:“将军深知我心也。本相适才之言皆为宽他人尔。将军能于混乱之中率疲惫之军御强敌立坚垒。有不可动摇之节。虽古之名将皆有所不及尔。”
曹操可谓是奸诈之极。轻轻的两句话就把自己怀疑于禁的事情抛开了。显得曹操询问于禁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于禁的清白。而最后曹操对于禁的夸赞更是让于禁对曹操感恩戴德。
不管怎么说曹操又一次的危机在于禁的努力下曹操又成功的挺了过来。
可曹操一缓过手来。刘备可就吃不消了。
张绣的三万精骑虽然厉害可是他在曹操步步为营的策略下并不能讨得了什么好去。而且张绣本来就是应刘备的邀请而来是抱着吃上刘备的打算自然也就没准备多少的粮草。此时张绣的军粮将尽。就算刘备说的再怎么好听。那也是不顶用的。毕竟空话是绝对不能用来当饭吃的。张绣在要官没官要粮没粮的困境下也只能选择撤退。毕竟张绣也没傻实在了。一点好处都没有以三万的骑兵与数倍于自己的曹操死磕那哪是正常人应该办的事情?
至于刘备的兵马那就更不用说了。刘备三十多万的部队那本来就是联合部队。关隘沦陷之时刘备的嫡系部队损伤惨重在刘备立起军旗召集人马的时候十四万的嫡系军队最终只有六七万的兵马又聚拢到了刘备的身边。不过这也就够让陈宫、张绣他们惊讶的了。至于陈宫号召的那十几万的部队。在曹操归来之后又都6续的归降曹操了。而那些围困许都的兵马也被曹操在野外杀的大败。最后张邈在兖州立不住脚了。带了五万的残兵投奔淮南的袁术去了。
于是此时就剩下刘备和陈宫这点人马的处境尴尬了。
本来刘备还准备和张绣一起走的。既可在张绣那里避避风头又可在张绣那里吃上张绣。可那张绣却不知道怎么变聪明了。直接的告颂刘备宛城军粮不多不能供给刘备的兵马需要。然后就快马加鞭的跑了。
而像张邈那样的投靠袁术以此来谋求庇护这本来也算是一个妙策。可刘备却又是背弃袁绍走的。跟袁术那里不好交代。而且就算是袁术对袁绍没什么感情可刘备在袁绍的那会儿那也没少给袁绍出主意对付袁术这些袁术也是知道的。
故此刘备要是去袁术那里。那是绝对落不了好的。而陈宫既觉得对不起刘备又觉得刘备在军中的人望极高是一个成大事的苗子。而且自己背叛曹操也不见得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了。所以陈宫决定今后就保着刘备得了。
刘备苦思半天终于想到一个去处。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