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回 国有企业要占主流(2/2)
众人也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
可刘明说完之后又环视众人提问道:“国家引导商业农业却怎样引导?而且若逢灾荒
之年国家当与之救助。有商贩货物米粮奇多。却不救助百姓此又如何?”
刘明这个问题倒不算什么新鲜的东西。荀域、荀攸都是治国能手当然难不住他们。不过荀域却是熟知刘明本性刘明不可能在这关口弄这么简单地问题。故此荀域寻思得更多一些。而荀攸则比较耿直了一些没想刘明那么多弯弯。
故此荀攸直截了当的根刘明回道:“引导国民可颁布政令令百姓从之。如此全局即可调控。而那灾荒之年有奸商屯货居奇可先遣能更警告之。若不从其心可诛。灾年当行酷法杀一即可儆百。”
刘明笑了:跟自己预想中得答案一样啊。
刘明摇头说道:“商机万千多变如行军作战。南北所需更多有不同。法令更定。均需时日令成而时日晚徒增损害而无益矣。何况法令森严岂可朝令夕改!至于那屯货居奇的商贩虽然其心可诛可其家产也是其劳心劳力所得逢灾年行不行善举也与借钱无异。借是人情不借是本分。
百姓缴纳赋税本来就是朝廷用来平息灾年地岂可把赈灾转嫁给民间富户。而且此例一开今后有例可循。若有官差、朝臣有势力者寻因头借此逼迫宫者。富者只能破财且不说富者必然心有不甘。单说宫者损财必然要从下位者上弥补损失于是众多的帮佣或是佃户皆要受到压迫民怨必起。”
荀攸、荀域等人很是奇怪明明是一件简单地事怎么会延伸出这么多问题。他们当然想不到这就是所谓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的连锁效应。
而此时刘明已经很是沉重地说道:“以上那还是好地。若是那些富者以次为戒。停了他的那些产业因此失业者更是不知凡几。失业者游荡于社会乃为社会动乱之祸根。而闻知之若是效仿。危害更大即便不效仿也会减少许多拼搏的干劲影响我朝的繁荣。”
荀攸等人已经被刘明描绘引申地有些心惊了。
说实在的若是一般人初听刘明所言肯定给刘明一句杞人忧天根本就不会对刘明有更多的理会。可如今这屋里的众人却不同。这些人都是刘明绝对的心腹。对刘明的信任那绝对是百分百的。尤其是刘明这么多年来也没辜负过他们的信任不做结论则已。只要做了还真没有不正确的。再加上屋里这帮人全都有大智慧想问题也想来是想长远地。故此被刘明这么一说真是浮想联翩。
刘明一看火候差不多了下结论道:“商人百姓行商务农终究不过是供求关系逃不过市场二字此即经济也市场经济还是需要市场来引导决定行政、法令干涉绝对不是善策。但是朝廷所欲却可通过国有企业来引导只要国有企业赚钱获利民间百姓自然跟随。而若连有精英操控国有企业都不能获利那绝对就属于问题策略也可免了百姓受苦。而灾年物价高也不过是货少需多。只要朝廷有众多的国有企业只需放出货物自可平息物价。
如粮商国有
企业如果占了大头平价出粮余者粮商岂敢抬价?故此国有企业一定要在各行各业占据主流地位。以起到引导和平控的作用。这里面只需要控制好国有企业的分寸使其和民间企业除了所有权的分别再无二致即我与民间老板同等。我地那些作坊店铺农庄的负责人若有差池一律如同民间商贩同等处置即可保全我之产业也就是国有产业同时也不会对民间百姓的买卖有所影响。”
荀域等人无不对刘明地这番为民之心而心悦诚服。
但是刘明对此并不满足随即又说道:“虽说国有企业要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却绝对不可垄断垄断获利可谓是暴利昔日桑弘羊持政江湖鱼盐尽归皇家此即暴力名是为国理财实掠夺百姓财富而。故此各行各业国有企业不可过四成。即使盐铁等行业也可开放一些与民以刺激国有产业的竞争心保持其品质、数量和活力。”
众人点头认可当下由刘明定下基调。随之对相关地完善措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额定国有企业与民间企业同样上税各负盈亏国家只作为企业老板享受企业利润但不插手经营只把他们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来看待就如同刘明考核他们一般每年度考核那些企业的业绩优胜劣汰。
而刘明最终的工资也定下来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以及国有企业的收入统共分为十成。各地在上交之时各自截流一成作为当地的展和开销。多者为当地的储备金少者由中央补足。剩余的九成军费开销占两成政务开销以及教育、医疗展等等占四成余者两成入国库一成归刘明的皇室工资。
对此刘明远本是不想要这么多的毕竟一个国家的一成收入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年年如此恐怕用不了百年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不过杨军等人却都以刘明当初定的军功标准为依据立大功者如吕布之流都可享受数座城池的税收提成而且还可保持两代。刘明今后身为帝皇岂可比臣下拿得还少?
对此刘明也是无话可说。只得应了当然了刘明内心对此还是很满意很美的。
但是就在会议差不多该结束了众人应该回去完善三阁一处的机制和人员名单的时候。郭嘉却冷不丁想到一事以为是刘明的疏漏连忙提醒道:“主公而今咱们可是六十二州每州选三个文渊阁主事那应是一百八十六人主公选一百八十三人可是疏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