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疑雾重重(2/2)
“真的?”连贺知章自己都楞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李瑛在听完这番话之后会比他冷静,李瑛太冷静了,完全不像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在那稚气未脱的脸上,贺知章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愤怒的表情,这根本就是一个成熟政客的表现。
“是真的,贺大人,你的意见本王会考虑的,只不过有的时候,躲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李瑛向贺知章笑着说道。
“既然太子殿下早有成竹在胸,老臣就不多嘴了。”贺知章有些不是滋味,就好比小孩兴冲冲的拿着自己的玩具去向别的小朋友显摆,结果却现人家根本就没当一回事一样。
“哎!贺大人怎么这么说呢?本王只是跟你开个玩笑罢了,明天我就上《罪已表》,交回手中的兵权。”李瑛向贺知章说道。
“真的?”贺知章是太子左庶子,也算是太子的半个老师,对于听话的学生,自然是喜欢了。
这时,一直在旁没有出声的李白突然说了一声:“太子殿下,您这道表可以上,但是兵权不能交出来。”
“为何?”李瑛觉得手下的这些人,都是千百年后还能传诵其故事的风流人物,就不妨都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
“如刚才万安公主所言,三年前天雷轰击三清观,皇帝陛下亲下《罪已诏》一道,并减免天下钱粮税赋,请高道司马承祯大师重修三清观,此番殿下效仿皇上举措,第一可使皇上免于此项,显孝心;第二可言为安南死难将士祈福,可得民心;第三,显示出殿下你高人一等的觉悟和责任感,可将朝中的观望派势力拉笼到您这一方,壮实自己的力量,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李白向李瑛娓娓而谈。几人围成了一个小圈子,由于外面人特别多,再加上关心火灾的、奔走相告的、禁军维持秩序的等等声音充斥着整个广场,当然不会有什么人注意他们的谈话了。
“那为什么不能交出兵权呢?”李瑛反问道,其实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自己知道,只是想看一看号称学过纵横之术的李白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因为他的兵员虽然退回了原地,但是建制仍在,而且他的军职也并没有取消,只要有钱,他就可以拉起一支同样的队伍。
“殿下虽然现在没有军队可以指挥,但是殿下的军仍在,安南的战事一天没有彻底的结束,您这个平南招讨大元帅的头衔就要在。而且现在朝中又新设了节度使一职,也是需要手中有兵权才好办事,而且我大唐历代明君,哪个不是以军功起家的?”李白这话说的有些偏激,但是包括太宗李世民和当今,都是以军功起家的,这点倒是没说错。
万安公主是第一次见到李白,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能说会道的人,真是太能侃了,说话还有说服力,比那个只会装神弄鬼的司马承祯说话的本领还高。而且还是这么一个大帅哥,嗯,仔细一看还有些西域胡人的感觉,李白给人就是那种放荡不羁的感觉,犹如一只撒欢的野马一般,不使出点特殊手段,还真的抓不到它。万安又看了静立一旁的王维,二人都是一席白衣,但是王维给人的感觉就是静,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白鹤一般,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优雅。二者就犹如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各有所长。
比起万安看得食指大动,李瑛这边也是震动非常,想不到李白一个白身,竟然能够说出这么有见解的话出来。二十世纪的某位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掌握了武装力量,才有取得政权的机会。历朝历代,那些祸乱朝纲的佞臣、太监等等,为什么能够那么嚣张?有的甚至能够决定皇帝的废立,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手中都握有兵权。别的不说,三国时曹操为什么那么牛?就是因为手上有兵权。
“只是如果本王光是进《罪已表》,会不会显得没有诚意,太做作?”李瑛问众人道,人多力量大,况且他觉得这几人都是比较值得自己信赖的人,不是亲信就是心腹,商讨商讨还是没有问题的。
“臣以为殿下不如将把《罪已表》之名改成《祈福表》,其一不要让自己盛衰众矢之的,现在也不知道是哪所宫殿、什么原因起的火,不用把什么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其二说是为安南民众、死难将士祈福,也显得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殿下以为如何?”说话的是一直在旁当谦谦君子的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