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汉部见闻(上)(2/2)
慧观闻言道:“七将军所言三弊是真和尚亦深恶之。却不知七将军有善法疗之否?”
杨应麒笑道:“除弊之法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假和尚们苦不能行而已。”
慧观微也笑道:“若真和尚呢?”
杨应麒道:“真和尚自然行得。”
慧观道:“愿闻其详。”
杨应麒道:“除第一弊便是选真去伪。但凡剃度不得私下行之须仿科举察其品行端正否考其佛经通熟否问其佛理明晰否。若三者皆备则为有心向佛者许其为居士。命之行于僻野之乡行善积德或三年或五年或十年期满再考若中则可为和尚。如此则能存真和尚去假和尚。世间有一万个真和尚胜过一万万个无心向佛的秃头。老和尚你说是么?”
慧观微微一笑道:“七将军所言甚是。大宋对佛子也有考核之法只是不甚严格尔。”
杨应麒心道:“我当面骂秃头他居然半点不怒这慧观好涵养。看来这事可借他来办。”便继续说道:“除第二弊要点就在端正佛门子弟用钱的态度!”
慧观问道:“如何端正?”
杨应麒道:“佛家募钱财何用?一是自养一是济世。自养需设制度方丈月钱几何长老月钱几何知客月钱几何沙弥月钱几何。若所取过其所需这和尚便是贪!便是六根不尽!至于募钱而来的钱财若自养有余则当用于行善济世而不是去满足和尚们的私欲。济世亦需立制度依我看佛门济世以如下五事为先:一是义葬平时收敛鳏寡孤独老病无能自葬者瘟疫灾荒则收无主野尸火化入塔颂经生;一是义医募名医或自习医术而为医僧给贫者施医赠药;三是义食常开粥厂以待贫者;四是义学收三教经书供寒士研读设学僧教贫家小儿识字;五是义仓丰熟之时则收购稻麦以待灾年助农赈贫。”
这五件事情杨应麒说一件慧观念一句善哉。五事说完慧观道:“只是一个小庙未必能有这许多钱财。”
杨应麒微笑道:“这些善事其实都是为政府之助。如义仓一项并不是要佛寺独立解决灾厄政府自然另有备荒之仓佛门义仓只是补充而已。而若佛门弟子能本着良心办这等好事当寺院财竭之时公家岂会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