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搬家了(2/2)
这些情况大家自然熟悉,自是不需要翻译了。刘裕点头接过文件留着晚上再看,他把目光移向了沈允文,老者不慌不慢地拿出了报表。
“一个月内,制造局的固定机械、资产没有变化,流动资金在先生提取了二十万银元后,目前尚有六十三万五千银元。以目前的开工情况来看,每月所付出的成本总和;包括人工、材料、损耗等,约在九千三百银元。销售方面,将有格伦斯坦先生解释。”
六十多万银元,这对于一家成立不过一年多、投产不到一年的军火厂可以说是一笔巨款。若是算上上次入宁时,自己提走的二十万经费话,短短一年时间就已经收回成本了。
事实上这笔钱的所得渠道并不是那么正规:早在**爆发前刘裕便想好了准备趁着机会赚上一笔,他特意命令制造局方面在**爆发前的一个月内开始进行全方面促销;所有先付一半款项,并且把交货日期放在十一月以后的订单,一律打五折的折扣如此疯狂的折扣和私下回扣自然使制造局获得了海量的订单。毕竟当时无人能想到十月中旬会爆发席卷中国的大**,相信跑的了人跑不了厂子的各路人士自然觉得是自己大赚了。由此,短期内制造局便接到了价值三百万的订单。
一半的款项被送了过来。当**爆发后,订单的下家们要么被革了命、要么弃之而逃、要么就成了**首义。然而无论哪种结果,以目前中国混乱的局势,和各省军政府政令连全省都无法实施来看,这些订单自然而然的就不了了之了。而原本要满足订单的军火,自然被用在装备第一镇上面。这等于刘裕没有发出一分货却收到了一百万银元。
当然,这种手段只能用一次,而且说实话有损金陵制造局的信誉。只不过一是刘裕急需所有能筹集到的资金、二则是金陵制造局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产量只能满足第一镇本身,并不需要外销。
沈允文之后,便轮到了格伦斯坦发言。当初之所以用一个既不懂中文,也不熟悉中国官场的德国人来负责销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的中国极度畏惧洋人。相比天生就矮了一截的庶民们,在洋大人面前,官员们反而不敢玩什么花招。此外,这似乎也证实了金陵制造局是有洋人控股的事实。不过过了这段时间后,自然是要让格伦斯坦先生重新干回他工程师的老本行的。
这位刻板的德国人,带着无奈和苦恼的表情道:“不好意思刘先生,但制造局这个月的销量基本上……等于零。原因自然是贵国此刻正在发生的**。我知道对于国家而言,这似乎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它却严重影响了制造局的销售。而且……当初与贵国各地的武装部队所签订的订单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生产量……总之,我觉得我并不适合贵国的思维方式,希望刘先生能让我重新去当工程师。”
用德语好声安慰了一下这个一根筋的德国人,刘裕最后把目光转向了王贵。
“护厂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四百二十人,自从老板上个月把李穷和二百三十人带到江北后,我们护厂队按照您的要求重新扩招了一批人。不过现在局势复杂,我没敢让这些新招的人进入厂区……等兄弟们暗中把这些人调查一番,剔除可疑人后,才会正式征入护厂队。”
接下来,木暮等高管们又大致介绍了一番厂内工人们因为**所以士气旺盛、生产损耗下降等其他讯息,听得刘裕不住点头。
莫约一个小时后算是大致汇报完了制造局的情况。刘裕见所有人都重新坐下后站起身子,再瞩目中说道:“请各位注意一下,我们的计划有了变化,制造局不准备搬到苏北了。”
[牛文无广告小说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