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科考(2/2)
第三就是他来自后世,由于互联网和电视的存在,视野远比古人开阔,所接触的信息量也远比古人庞杂,头脑中的奇思妙想也比古人丰富得多,再加上后世那种西式教育,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具有了一定的学识和内涵。因此相对于古人,他可以在八股行文时最大限度的挥想象力,如天马行空,纵横开合,胡吹1uan侃,在有限的格式内将自己的优势挥出来。
通过这些天偷听县学内秀才们的论道,萧俊感觉从这不足百人之中,脱颖而出,进入前二三十名,成为本县的秀才,对他来讲,其难度恐怕比后世考上重点中学还要容易些。
思虑了良久之后,萧俊转身走进屋里,径直来到燕氏的面前:“母亲,孩儿想要考取功名,一个多月后,便是县试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儿子的户藉和出身不明,还请母亲帮忙一起想想办法。”萧俊忽然说一段令燕氏吃惊的话来。
如今刚刚进入康熙十年,萧俊也只有十一岁,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怎能不叫人吃惊?况且萧俊平日里只见他舞刀nong剑,从未见进过sī塾,突然要考取功名实在让人意外,燕氏定了定神,见儿子不象是在开玩笑的模样,暗自叹了口气,xiao孩子家不知天高地厚,跟着孙子远这个半吊子书生学了两年,就以为自己的学问已经相当不错了?反正这县试听说也不用怎么破费,就让他去栽个跟头,长长见识也好。
燕氏十分宠溺儿子,不忍拂了他的意,随口敷衍道:“这户藉和身份你不用担心。母亲会替你处理。至于这具结担保和县衙礼房报名,由母亲出面办理就好,你到时候尽管去应试就是了。”
萧俊见母亲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就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萧俊几乎完全停止了练习武艺,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县试的准备当中。
康熙十一年二月十二日,燕氏特意带着萧俊到县城东南角的魁星楼拜祭,保佑自己的儿子高中,同时又到城北的东狱庙虔诚的参拜了一番,保佑自己的儿子吉星高照、文运畅通。
第二日黎明,萧俊随着近百参试的文童来到了靠近南门的长安试院。
试院是专门供科举考生应试的地点,各府、州和大县一般都有设置,而且结构布局大致相同,只是规模大些和xiao些罢了,长安试院临街面东而建,最外边是左右两座牌坊式的辕门,进入辕门之后是第二道门--仪门,进入仪门之后是一座大堂,上书“文运宏开”四字,大堂的右侧有一道门,被称为龙门,进入龙门之后,便是文童们用来考试的号舍了。
这号舍,是数道极长的长廊,里边用青砖隔成极xiao的单间,地上铺着能调整高度的悬空木板,里边仅能容纳一张桌子,一个凳子,屋顶低矮,甚至个子高的都站不直腰,酷似后世电影中关禁闭的xiao号。如果从外边望去,就象是一排排长长的青砖马厩。
长安试院规模算是极xiao的,也有号房近五百个。
萧俊虽然仗着强的记忆力,颇有些信心,但毕竟没参加过科举考试,多少还是有些紧张。同时他也对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颇有些好奇,县试十六岁以上和以下出题是不同的,十六岁以下,录取的标准要相对低一些。
在进入号房之前,知县王大人端坐于大堂的上方,扫视了一遍下方的众文童,缓缓道:“今天是第一场正场,试《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现在开始吧。”
各文童验明正身和查验是否有夹带之后,便鱼贯进入了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