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图谋(2/2)
临近傍晚的时分,于成龙终于回到了府衙,萧俊一直在府衙门口等候,见于公回来了,立刻上前拜见。
“呵呵,回来就好,这么长时间没回来,为师正有些担心。战1uan一起,事情实在太多,为师这人手紧缺。这一路之上的情形怎样?”于成龙满面风尘之色的说道,显然今天应该是出城了。
萧俊将路上逃亡的经历的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于成龙沉yín了良久之后,叹道:“前线兵将屠杀流民一事,为师也有所耳闻,流民也曾经有人向我哭诉过,此事我等也是无可奈何,关于你的幼妻一事,为师会尽力遣人在江北防线一带派人打听一下,今日暂且休息,明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萧俊忽然道:“此次与学生同来的还有两个临湘的秀才,恩师这里既然缺人手,不知可否让他们也在府衙做些事情?”进武昌府衙做事是临来之前与孙子远他们商量好的,这府衙共有胥吏数百,都是没有工食俸银、不在朝廷编制的“临时工”,因此再多两个“干白活的”也不影响什么,况且孙子远他们的都是秀才功名,身份也是足够。
这等xiao事也不算循sī,于公倒也没说什么,算是答应了下来。
第二日,萧俊便开始跟在于成龙身边忙碌了起来,在城内组织乡壮,负责维持流民的治安,同时对流民登记造册,想办法安置到各辖县,或者寻找合适的地方,让这些流民自成一寨,自己开荒,同时建立保甲,流民中有许多孤弱,家无丁口的,只好让他们继续留在城中,动城内士绅,效仿养济院,筹些粮米,勉强养活他们,但即使如此,每天仍然有不少流民病饿而死。
大军向前线云集,虽然主力未至,但修桥补路,支应粮米,马料,安抚境内百姓等等诸事繁杂,萧俊倒也长了不少见识,学会了不少东西。
几日后的一天夜里,萧俊忙完了一天的事情之后,没有立即入睡,而是将三眼铳chou了出来,在手中把玩了一会儿,又将从明史上撕下来的记载着火器的那几页仔细的琢磨了一会儿,结合着前世自己对火器所了解的星星点点,以及当日周军哨探“招供”出来的关于三眼铳的一切信息,基本上nong明白了一些事情。
这三眼铳分两种,周军普通军士用的是三个铳管共享一个yao室,一次点火,三铳齐射的“霰弹”枪,精锐哨骑用的则是三个铳管yao室独立,可以依次点火射的“连”枪,火枪的展历程,若是从点火的角度归类,大致分为火门枪、火绳枪、燧枪和击枪。这三眼铳便是最原始的火门枪,其射原理和点炮仗一样,直接把烧红的火绳或铁条之类的探进火门引燃火yao,当然也可以用yao捻引燃,火门枪缺陷极多,被兵士们称之为“必须有三只手和两双眼睛才够用”,原因很简单,你必须得用一只手持着点火的火绳,这样就只能用另一只手托着火枪射了,通常都是夹在掖下进行估射,而人只有一双眼睛,点火时必须得双眼注视着火门上的xiao孔,这样一来就只能用余光瞄准,而敌人的位置又是不断变化的,由此可想而知,这火门枪的射击精度如何了?虽然可以用yao捻点燃,点燃后也可以有个短暂的瞄准时间,但用yao捻点燃的缺陷是需要等候一xiao会儿,战场之上,这一xiao会儿的等待,很多情况下是足以致命的。
改进后的火绳枪,将火绳夹住,勾动扳机将火绳推进火门引燃火yao,因此可以双手平端枪身,眼睛也可以一直盯着目标,射击精度自然大大的提高。
至于这燧枪,是用燧石击打铁砧产生火hua引燃火yao,更高级了些。不用拖着长长的火绳相互干扰,以及火绳枪那些复杂的cao作,队形也可以站得更密集些。
萧俊摆nong着手中的铁疙瘩,琢磨了良久,又画了些图,口中喃喃道:“虽然工艺过于复杂了一些,但改装成燧枪也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难嘛?”他来自后世,大概的知道火枪展的历史,加上这部明史中对燧枪也有个大概的介绍,因此这大方向能把握住了,自然不会走什么弯路。
将图纸画好之后,萧俊却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按清律,没有工部和兵部的允许,寻常百姓是不允许sī自研制武器的,违者严惩,至于如何严惩,是砍头、抄家还是流放则是要依情形而定。
当然无论是明朝还是后世,在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允许百姓随意研制火器的,这是铁律,自己得想办法钻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