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火器之威(1/2)
洛阳城一战,萧然决定性的作用再次体现出来如果没有那些厉害的火器根本不可能强行将城门炸开双方至少有两万多万的士兵,在战争中间丧生,如果不是事出突然,伤亡的数字还会大幅增加包括太子夏洛在内,剩下的士兵全数被俘,包括大量平民
出人意料的是,残暴的突厥人倒是意外地没有屠城,相反被俘虏的士兵与平民均无生命之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了自由洛阳城的旧官员并未被撤职,不过却成为了傀儡通过这些有用的工具,达到管理俘虏与平民地目的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贪生怕死之辈,爬得越高的人就越怕死,因为他们享受惯了荣华富贵,对这个世界还有着不轻的眷恋况且突厥大军在占领了这座城池之后并非横行暴戾,为所欲为,尚且留给他们部分权力遭遇本以为的灭顶之灾的暴乱过后,却碰上这等好事,是很难拒绝的原本想要以死相搏的信心也在一点一点消弱就连被俘虏的夏家军也不得不眷顾自己地亲属,因为他们中许多人的父母妻儿乃至兄弟姐妹的姓名,都掌握在敌人的手中
“连萧然这样的大英雄都叛变了,自己这些小人物又有谁会在意无论如何命是自己的”如此一想,仅有的一点愧疚心也荡然无存当然,他们还要在突厥人的监管下维持着秩序,防止暴乱“师夷长技以制夷”这道理也是萧然提出来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马背上可以打天下,却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天下”萧然的长篇大论起到很大作用
突厥可汗不愧是只用了十余年就整合了整个草原部落的天可汗目光长远,力排众议对萧然的建议也是予以采纳再铁血的汉子,在亲情这道温柔却无法割断的绳索面前都会束手无策地,于是他们只能屈服管束他们的又都是汉人,至少表面上抵抗情绪会小得多表面上看去洛阳城与之前无异,经济,生活都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如果不是城墙上的旗帜已尽从龙旗变作草原标志性的狼旗人们几乎忘了这座城市已易主,以及那数万逝去的英魂
当日攻城,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当属洛阳城上空那铺天盖日的金雕,在大棚神鸟的率领下,巡视着整座城市那个难忘的日子,平民们一直都待在自己地房间中,直至天黑等他们壮着胆子走出外面时战场早已清理完毕,没有一具尸体雨水冲洗着城市,像是要洗刷所有的罪恶
平民不像弄权者,只要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们就已足够,虽然换了统治者,不过生活依然稳定,国破家亡,洛阳城虽沦陷,依旧是一家人在一起那么他们也没多少人有所异心之前他们之所以抵制突厥,是因为突厥人烧杀抢掠实在臭名远扬很难想象,以暴戾粗鲁的突厥人,也懂得使用怀柔的手段,然而这种手段确实比**有杀伤力,因此使得突厥人以最少的力量,便将整座大城牢牢地控制在了手中
尽管叛变,但萧然还是希望努力维护大夏国的子民,只要有战争,那么死亡就在所难免,他已经尽量将伤亡降到最低,事实上那天洛阳城得越早,能生存下来的人就越多,如果不是实在看不下去,这秘密武器也不会急着出手对突厥人而言,这些措施他们很快便尝到了甜头如果屠城的话,没有了反动力量的隐患,城池自然是最为稳固的,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败坏殆尽的名声以及加顽强的抵抗
突厥可汗的目光加长远,他不是要占领一个小小的洛阳城是要统治整个大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