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责任分工(1/2)
龙山乡在八十年代前称为龙桥公社,后来一分为二,成立了龙山乡和桥头乡。(看小说到网)现在乡政府大院那破旧的墙壁上,刷了些特殊时期、特殊年代的标语口号,虽然模糊不清,但依然留下了岁月的斑斑痕迹,历尽了沧桑岁月里的风吹日晒。其中,乡政府门口两条最新式的标语显得有了些生机活力。
一条是: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
另外一条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两项基本国策,全国走到哪儿也有类似的标语存在,基本深入老百姓的骨子里了。
“热烈欢迎刘书记到龙山乡检查指导工作!”
当乡党委书记陈红兵带领乡党委、政府、人大三套班子的全部人马,用一口浓重的龙山地方口音列队表示欢迎时,高寒望着眼前这个面孔黝黑、身材粗壮的中年男子,脑海里却幻化为白羽那清爽干脆的京腔和袅袅婷婷的身影来,才离开一天,白羽那甜美的音容笑貌却愈发令人回味了。
下车后刘建功摆了摆手,示意欢迎的人群一起进乡政府大院。他虽然是为高寒履职压阵而来,但此刻却已经喧宾夺主了,乡里的干部们满眼里都是刘大书记的身影,哪里会有人关注高寒这个“副乡长”的存在!
其实,要不是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刘建功是很不愿意到这地方来的,他自己就是从乡镇干部一步步熬上县委书记的,对基层的风土人情和干部状况熟悉得很!
尤其是这个龙山乡,地处整个阳东市和益林县的最南端,虽然有山不高、有林不密,但若想找一块大一点、完整一点的纯黑土地却不那么容易,属于益林最贫困的乡镇之一,这个陈红兵就没少麻烦他和老郑,整天跟在身后要钱要物,恼人得很!也不管全县正在努力争取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大局,为了一己之利、一乡之利斤斤计较。
在乡政府那个稍微大一点的屋子里,刘建功把市县两级党委的决定再次通报了一遍,因为书记陈红兵、乡长韩向东已经参加了上午的欢迎欢送会,详细的情况由他俩向各位副手们再介绍一下就可以了,自己没有必要啰嗦,下午还要赶回县城,时间比较紧。
“我已经把市委和县委决定跟你们说了。以后,这位小高乡长就是咱们龙山乡的副乡长了,大家要紧密团结在上级党委周围,齐心协力把龙山的工作搞上去,至于工作分工,这次市里、县里都没有具体安排,但有一个指导性意见,基本遵照挂职干部的意愿。红兵,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你们党委、政府这边再具体研究一下。下午晚些时候我还有一个重要会议,就不留下了,得抓紧回去。”
刘建功说完,起身准备走。此时,绝大多数乡干部眼里都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们本想刘书记能住下吃晚饭的,陈红兵甚至希望他能到镇中学去视察视察,谁知道这才坐了多长时间,就拍拍**走人了。
干部们再次全体出动送走了县委书记刘建功,然后重新坐下来,研究高寒高副乡长的工作分工问题。
“高乡长,你自己想干哪一块的工作啊?”
刘建功走后,陈红兵当仁不让地成了会议室的主角,他从刘书记例行公事般的讲话里,多少琢磨出了些滋味:这个高副乡长,不一定受刘大书记和郑县长待见,讲话不算洋溢,交流也不热情。所以,他也没有必要对一个挂职的手下格外示好。
高寒环顾了一下用复杂眼神上下打量自己看的其他各位乡领导们,微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尤其注意到了比自己年龄稍微大一点儿的乡党委办主任邓新辉的目光,那里面可充满了“缘念”(故意的,非怨念)。
见大家都盯着自己,高寒明白,现在他可不是在阳东市劳动人事局时的“大头兵”副科长了,今后自己不仅要同这些官场老油子们打交道,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还是直接指挥、影响龙山乡近2万干部群众的“官”了,不慎重不行,没有主导意见,做不出政绩更会被人瞧不起!
“呵呵,陈书记,在座的都是奋战在龙山一线多年的老领导,我初来乍到没有选择权,您和韩乡长安排什么我就干什么!”
此时此刻,各位乡领导们也都在打各自的如意算盘,工作分管方面好干的,油水多多的,生怕高寒从自己手中抢走一块肥肉;而那些工作难以开展,容易出问题和引发矛盾的,又急切盼望高寒接手,或者最起码要替自己分担一部分忧愁,所以都眼巴巴地盯着陈红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