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官风 > 第009章 改革阵痛

第009章 改革阵痛(1/2)

目录
好书推荐: 明医 回到秦朝当皇子 血火明末 大海盗1895 问道仙神 无限之太上无心 双面偶像 重生鸿蒙之道 仙嫁 炼仙壶

连日来,高寒跟随刘建功到处走访慰问。所到之处,除了县直机关、老干部之外,还有十几家企业。

所选择的企业在全县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效益比较好,是县里纳税大户的;也有一般情况,勉强维持运转的;多数是经营状况惨淡,面临倒闭关门的。

县委书记作为县里最大的父母官,不管走到哪里,企业都会安排一些参观的环节,仿佛不这样布置,就不足以体现出领导的关怀一样。临走,无论穷富,亦都会为每位参观者准备一份“纪念品”,价值或大或小,一般都会笑纳。

在参观路上,每每遇见企业内部的职工,有些胆小没见过大世面的,就靠墙根闪开,有些胆大的,不管有没有领导作陪,嘴里忍不住就会吐出牢骚话来。

“你看这些当官的,一个个油光满面、人模狗样的,吃的跟肥猪一样。”

“就是,中午肯定又要吃喝一顿了,临走再拿上点礼品,那还不得好几千啊,比我一年的工资还多。”

“唉,那还不是小的,看看他们坐的车吧,哪辆不得几十万啊,够咱们厂发大半年的工资了!”

…………。

职工尖锐刻薄的声音虽小,但如同针扎一样,直刺进高寒的耳里、心里。再悄悄观察一下刘书记和企业陪同的领导们,他们却表情漠然,甚至就当没这回事儿一样,依旧谈笑风生,讨论着热点话题,这种任尔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风度,让高寒直接怀疑自己当初入党是不是入错了!

在改革的浪潮中,在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进而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必然要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在市场的调节下,多数企业必定会随波逐流,迎接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有的紧紧抓住浪潮间歇的关键阶段,迎风耸立,进而站稳脚跟,有些则站立不稳,被巨浪无情地打倒碾碎……。

在那些快要倒闭的企业里,面对职工代表和企业负责人可怜巴巴的脸色,刘建功变得神情凝重,一边安慰,一边指示随从人员代表县委、县政府送上一点点可怜的慰问品。

站在刘书记身后,望着职工群众一双双含泪的眼睛,高寒联想到刚才听到的议论,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计划经济时期,应当说绝大部分干部职工都是以厂为家的。厂荣我荣,厂损我损的观念深入人心。因为,他们手里端了“铁饭碗”,这个饭碗,基本保证了一个人一辈子的衣食住行。

现在,“铁饭碗”逐渐被打破了,各地都把减员增效当成了改革中一个理所应当的借口,甚至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把老、弱、病、残、孕全部推向社会,这样多数企业的竞争力日渐增强,效益随之提高。但是,这种改革所带来的好处,难道非要以牺牲辛辛苦苦为企业奋斗十几年、几十年的老职工利益来换吗?

高寒心中一阵揪痛!想起了那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起了初中课本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时的演讲,作为一名党员,一个迈步进入官场的干部,今后的路,执政的风,应该何去何从?!

春天里,一号首长一路讲话,要求改革的步子迈的再大一点;党代会后,各级、各地掀起了改革浪潮,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中就包括“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这样的论述。只是,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怎样恰如其分地把握中央精神,各地都有不同解读。

反正在高寒的脑海里,自己始终认为不管怎样发展,都不能置群众利益于不顾,都不能背离党的宗旨和精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权臣西门庆,篡位在红楼 抢我破落宗门?转身做第一仙宗团宠! 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 半熟 嫡姐清高了不起,这次换我来逆袭 被全家虐死,真千金她不装了! 黑料缠身,他凭啥整顿娱圈? 她死遁后,四个夫君找上门了! 恶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