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邵飘萍南洋行(四)(2/2)
军国民主义教育,能够迅地提高国民的国家民族意识,养成他们的遵守纪律的习惯,当年日本人看球赛之后,场地当中居然没有一点纸屑,这并不是他们民族有多少优秀,而是他们的军国民主义教育贯彻了明治维新之后的历史,让他们的民族养成了那种变态狂妄的国家民族概念,还有就是他们那种不可思议的纪律。
因为老一代已经难以改变,张晓星也只能在社会生活当中加强他们的纪律要求,比如说公共场所养成排队的习惯,如果抓到cha队者,对他处以治安拘留,在医院影院当中高声喧哗者,直接处以鞭刑,在社区当中实施卫生检查制度,如果长期不合格,将会对他们的职业评级产生直接影响。
开始的时候,这种政策虽然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但是在民族警卫队的强力推行下,现在很多人已经适应了这种纪律化的社会,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这种纪律变得更坏,反而更加有效。
原本他们需要等几个xiao时才能够做成的事情,如果按照这种按顺序排队的方式办理,需要的时间反而更短,原本因为争抢1ang费的时间没有了,他们的效率更高了,渐渐的很多人也就习惯了这种方式,并且开始抵制那些不按照规矩来的人,这样,公共秩序也就形成了。
一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这些人初步接受这些秩序,但等到他们的子女长大之后,一直在这种环境之下长大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当中必然就会带有这种印记。整个社会都会因此改变。这是邵飘萍对南洋这里的初步认识,这里很像日本,但是又跟日本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如果说日本是那种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那么这里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却带着一种宽容开放,除非是血仇大恨,他们能够接受任何一个民族成为他们的同胞。
然后又回到了东华市,他辞别了贺照文,想要真正参与一下南洋华人的生活,在此期间往北京寄回了他关于南洋之行的一系列的通讯稿。南洋这个华人的政权虽然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病,但是他的掌权者至少是真正在为自己的国民谋利益的,因此他们也得到了这些国民的支持。
不过这次回到东华市,他却赶上了一次盛事,九月二十日,国家议会召开。印尼群岛正式更名为东华群岛,东华共和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立。
在张晓星已经将南洋陈嘉庚、庄西言等华人富商以及在南洋的国民党等民主党派,以及印尼群岛各地的民众代表请到了巴达维亚,他们将会参加了东华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建国议会。
而且在这些人当中,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国民党方面在南洋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被边缘化的人物,他们有感于自己威望的不足,特意向国内电,要求孙先生的国民政fǔ派出有分量的代表,以便于对东华共和国施加影响,让他们对国内日渐低mí的革命活动进行援助。
而张晓星却没想到,他们国民政fǔ居然会派出了孙先生的财务部长廖仲恺,这种分量的人已经不是别人能够接待的了。张晓星亲自到码头迎接了这位广东的老革命,这种足以影响到南洋和国内局势的政治事件,邵飘萍自然不能放过,连忙cao起照相机来来到码头,对现场进行拍照。
廖仲恺个子不高,脸色清癯,却显得异常精神。廖仲恺看到张晓星如此年轻也不禁赞叹:“英雄不在年高,张先生,居然以弱冠之龄,就建成了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家,这种功绩可是让我们这些已经蹉跎半生的人羞愧不已啊!”
张晓星连忙谦逊说道:“这都是东华群岛上广大同胞们一同努力战斗的成果,反倒是廖先生从辛亥革命之前便开始追求民主自由,十几年都未曾改变,这种精神才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等到进入sī人客厅分宾主落座之后,廖仲恺说道:“张先生,这次我前来可不是为了在议会上跟你们争权夺利,你们复兴党人很多都曾经是我们老同盟会的会员,对于他们的cao守我还是信得过的,你们绝对是那种民主革命党派,我们国民党的重点还是在国内,我这次来是希望能够跟你们复兴党达成合作意向的。”
说到这里,廖仲恺颇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说白了,就是现在国内革命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是希望能够从你们这里得到军火和资金的支持!”
对于这些老革命的嘴上功夫,张晓星可是真正领教了,如果不是张晓星神经坚韧,此时恐怕早已经被忽悠得连家产都捐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