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谈版税!】(1/2)
怡恬说话。
董文石这边眼睛一亮。
待怡恬意识到自己有点话多,眨巴着眼睛,吐了下舌头,“师父,我是不是说的有点多了。”
陈灼料到董文石请他喝茶不只是对他的才华欣赏有加,一定这里有合作意向。
果然。
董文石顺着怡恬的话,拱手一揖。
“陈老师,刚才怡恬小姐提到的问题,恰是今天我想跟您谈的。”
陈灼端起茶碗,低头喝茶,他要拿捏一把,下面该谈挣钱的事了。
董文石看着陈灼,“您的这篇三字经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咳咳,您知道,做文化产业,尤其是杂志这一块,要有卖点,如果只是这篇文言味道很重的文章,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去读,读了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如果有译本,那就适合大众阅读,看得出,您在这篇文章里,采用了大量的典故,我查阅了大量史料,包括在网上搜了很多词条,但都没有您这篇三字经里的故事。”
陈灼心里一阵得意,“搜得到,那就见了鬼了,原先世界的经典,你上哪搜去呀,你要是搜到,还会找我来吗?我的钱上哪里去赚呢?”
那个弹古筝的茶女过来给添了茶,董文石摆手把她支走,继续跟陈灼谈,“不知陈老师对三字经里的各种典故还是否熟悉?”
“我自己编得,没齿不忘。”陈灼头也不抬,他决定少说话,把架子要端起来。
“哦哦,那太好了,太好了,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您把三字经翻译过来,重点把其中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叙述出来,然后,我们可以两条线发表。”董文石说的很慢,边对陈灼察言观色。
看陈灼不做声,董文石说出了陈灼最想听的,“陈老师,版税还是比较丰厚的。”
说到钱,陈灼不能再端着了,万一端得太过,董文石抬屁股走人,弄不好这茶钱谁来付都不好说呢。
不过。
陈灼一个钱字儿没提。
“董总编说的两条线,能具体说说嘛?”这句话,能体现出陈灼对这个事情很有兴趣。
“怡恬小姐是您的弟子,咱不当外人,我说的算是商业运作的机密,希望能够保守秘密。”
陈灼点头,怡恬学着点了点。
“一条线是,还在《最文化》杂志上连载发表,另一条线是出成书,当然,出成书要等到杂志上连载完成之后。”董文石说完,看陈灼的反应。
陈灼不做声,等董文石说怎么给他钱。
“来,陈老师,用茶,请。”董文石很会谈生意,在提到钱的事儿之前,先劝茶,“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司是有稿酬计算规则的,像您这篇三字经,若按着规则算,恐怕不是很多,按优秀文章对待,每千字两千元,直到连载完毕。不过,我们还有特例稿酬制度,就是对市场潜力大的文章,有可能将来成书发表的,可以考虑千字三千元至五千元,这由审核文章内容的编辑组来决定,你的三字经连载,可以考虑放到最高,千字五千,不足千字,按千字计算。”
陈灼跟蒋舟婷住一个屋檐下好几个月了,平时难免说起工作上的事儿,陈灼知道在发表文章这一块,杂志上发表文章,给作者的报酬,跟成书没得比,大多杂志是暂时性娱乐的读物,读完一遍就准备当废品卖啦,而成书不一样,比如畅销小说或者经典的小说,还要学术性之类的成书,都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给作者的版税就会根据销量给的比较多,比如网络小说大神江北写的《龙之族》系列小说,在青少年之间极为畅销,每一部首印达百万册,江北大神的版税一年就能拿到近千万,跻身网络小说排行榜前三甲。
《三字经》跟网络畅销小说没法比,毕竟三字经不是娱乐性的,是带有教育性的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