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率队返川(2/2)
当刘亦诚的专机刚降落,就被刘主席的专车,接去了浮图关附近的刘公馆。
这些年过去了,浮图关上的景色依旧多姿。
当某人见到刘主席时,不知为啥,总觉得刘老大陡然老了一截,不但发稍变得有些花白,眼神也暗淡了些,连举止都略略有些迟缓了。
对于刘亦诚的到来,刘湘还是很欢喜的,他连忙拉着刘少将坐下,让他谈谈淞沪战场的变化。
本来刘主席还想亲自率军,远赴上海、南京参加对日作战的,但是老蒋曾在电话中与他通话,让他积极配合中央军政人员,对川康等地军政的进行整顿,当然也可以说成“接收地盘”,因为“陪都计划”早已启动了。
总的来说,刘湘的野心也不大。
尤其刘主席得知道鬼子的真实意图,妄想三个月灭亡中国之后,更是看淡了很多的东西,不但命令二十二集团军北上抗日,还命令他的嫡系部队——第二十三集团军,在副司令唐式遵的率领下,从三峡一带出川,水陆并进、驰援淞沪战场,其前锋部队已经抵达江西九江了。
同时,西康刘文辉的嫡系——王瓒绪的第二十九集团军,以及川军杨森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潘文华的第二十八集团军,与川军总预备队——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团军等,四十万多川康精锐,正在积极的整训战中。
预计再有三个月时间,这些虎贲就可以开赴前线了。
川西先遣团在此时返回,也恰是最佳的好时机,大量川军将士即将出战,正需要他们亲自讲解淞沪战场的最新动态,因为涪城演习场的三色联队,不可能让六十万出川的虎贲,都能一一的受训,因此唯一办法,就是让这些从前线下来的战士,传授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教训。
关于这一点,刘亦诚并没什么意见。
相反他已经任命贾琏,为川西总参谋长,与李威利和尚清儿一起,总结对日军作战的经验,研讨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应对战术,争取最大降低作战部队的无谓伤亡。
对于刘亦诚少将的努力,刘湘主席也大感满意。
不过他也收到了南京方面的通报,说这厮即将随程潜将军,出任第一战区某战地的督导员,战地督导员其实就是特派员,相当于八路军中的政委,唯一不同的就是,战地督导员没有那么大的权限,而且非常遭令人憎恨。
战地督导员,通常被人视为中统或军统的分支。
因此在南京军队体系中,战地督导员是个很尴尬的差事,是吃力不讨好的典范,如非万不得已,真没哪个愿意干这个差事,这就是许多战地督导员,干脆在某个部队挂个虚衔,以出差或跑饷的方式,滞留在南京,时不时拿点职衔薪水,或地方上的孝敬,当个逍遥掌柜。
刘湘是政治老手,很多事情都会触类旁通。
只见他的眼睛一转,第一想到的,正是二十二集团军,别看邓锡侯一副八面玲珑似的,成天笑呵呵的,但是一说到军权大事时,保证翻脸比翻书还快,刘亦诚再怎么也是刘主席的侄儿,与老刘家的利益,荣辱与共,又怎么会忘记这一点茬,于是就主动的问了一下。
此事也没什么好避讳的。
刘少将就将几十万华北日军,即将南下的情报,大致的说了一下,并阐明由于老蒋等人一时,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因此他认为李家钰及其第四十七军,是最合适的部队,而老蒋又信不过李军长,所以他才不得不自告奋勇,主动出任第四十七军的战地督导员。
刘湘笑眯眯的听完了某人的陈述,还有闲心的给他倒茶。
此时刘少将已说得口吐白沫,可能是紧张的缘故,声音已有些发哑,连忙感激刘主席。
刘湘微微的叹息道,“其相(李家钰的字)老弟,性格刚烈,做事从来不转弯,蒋公并非无识人之明,是担心他过刚而易折,想给他安个笼头”。
“啊,怎么会这样?”
刘亦诚也大吃一惊,暗暗有些叫苦,又被老蒋利用了,难怪在另一时空,老蒋还会任命李家钰为集团军司令官,姜果然还是老的辣,有些尴尬的说,“小侄终归还是年青了些,此番是好心办了坏事”。
刘湘端起茶杯略品了一口,略略的沉吟了片刻。
随后他又摇了摇头,略有遗憾的叹息道,“嗯,家钰老弟,不但性格刚直,还最是耳根子软,也最喜欢结一些江湖匪类,当年川军内战,大家携手驱除外省势力时,也曾小有殊功,然而在他攻入城都之后,竟然误听奸人唆使,私造劣币搜括民财,竟一夜扩军六个旅”。
刘亦诚也有些骇然。
从1934年在重庆浮图关,第一次看到李家钰时,至今已有三四年了,在他的感觉中此人风度翩翩,一副当世儒将的模样,而且从不失川军模范的气度,却不料竟有如此斑斑劣迹。
不过刘湘也没有展开细说,反而说了不少的好话。
最后他阐明一点,此人可以重用,但要给他安上笼头,以免他再次出现感情用事。
刘少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深知刘湘与老蒋的本事,让这两人亲自带兵打仗,或许真会拉稀摆带,但是说到识人与用人,即或有十个八个刘亦诚,都不是他们的对手,自然是唯唯诺诺,将刘主席的话谨记在心,并将老蒋托付他的事情,略略的向刘老大陈述了一遍。
随后他即刻递上了礼物和密函。
对于老蒋送他的礼物,刘主席只是微笑的看了看,当他发现是福建的乌龙茶时,似乎也有些意外,惊愕的神色形于言表,之后还是没有让某人回避,很坦然的拆开了密函。
当他自己简略的看完后,才让刘少将自己也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