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北海一腐儒(2/2)
哪知道对着她的是官兵的长矛。一开始吓了郭悦一跳,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最中间那位小年轻在拿着竹简念,周围围了一圈的官兵。
听得出来那个小伙念的是《论语》,那小伙子每念一句,就会随手指一个人。只要那个人能同样复读出来,就会有官兵给那人端一碗粥。
郭悦踮脚伸脖看了一眼,孔融那书呆子还真是个实在人,米粥下是一层厚厚的粟米,看得人流口水。再看看其他那些州牧搞开仓放粮,米粥和水似的清。
难怪这么多百姓在这围着,按照如今的生活水平来看。这一碗粥够一家四口一周的伙食了。只喝粥,不吃米。米留着下一顿借着熬,熬到烂。一天一顿,差不多能撑一周。
再看那个小年轻,已经不能算念论语了。为了让周围的人听清,每句话都是嘶吼出来的,看他脸色涨红,汗如雨下,脸上却是一种享受敬仰的表情,郭悦叹了口气。
不知道孔子知道他的第x辈后代就是这么浪费粮食的,不知道会不会气的活了。
也不知道孔融压没压好他那位祖宗的棺材板。
腐儒误国哟。
正准备回身离开,却发现身后的人墙不知何时又围了起来,挤了半天也没挤出去。
再次准备祭出撒币绝招的时候,那小年轻却是又吼了一句,然后指了指郭悦。
郭悦装作没看见,指挥着赵云和曹纯继续往外挤。
“兀那女子!”小年轻自从开始吼论语就没有被如此无视,“停留!”
“停你妹。”郭悦不爽的想着,这位老哥怕不是啥了,还整的贼文气的语言。
假装听不懂继续往回挤。
“给我回来!”
这句是白话,嗯,不好意思,我幼儿园大班,听不懂。
看着郭悦如此无视他的样子,那个年轻人气恼:“这是孔夫子的《论语》!谁给你的胆子无视孔夫子的?”
郭悦不言,掏出一把五铢钱洒在空中,人群又开始混乱了,郭悦趁机快步离开。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少女淡淡的声音传遍了县城中央的这一片,没有人听得懂她在说什么,包括那一名拿着《论语》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