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贵州的辣椒(1/2)
众人还没回过神来,徐子皓却已经回到了座位上,他们只当这是一句玩笑话,对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罢了但登飞机都是需要身份证的,所以并不担心事后有什么需要找不到人
飞机缓缓降落在龙洞堡机场,救护人员已经在停机坪等着,伤者首先被送了下去但因为他的这个身份,倒是让不少人唏嘘一声:“果然是让领导先走也不知道如果是个普通老百姓能不能有这待遇”
徐子皓对此不置可否,只是快冲开人群离开这里,不然还得接受个采访或者询问情况什么的太Lang费时间而且身后那位空姐从自己回到座位后,目光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身体徐子皓不是个十分专情的人,但他也不希望处处留情,何况这位空姐也不是他的菜
机场出口,一个男人举着牌子,正是老尹家派来接徐子皓一行人的
对方看上去三十岁不到,自称小石,虽然年纪不算大,但显然长期从事接待方面的工作,并未因徐子皓如此年轻的年纪而对他有所怠慢相反,因为是尹老爷子着重强调的贵客,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按最高规格来办以尹家人的人脉和实力,这规格起码也是他们接待厅局级干部的水准
一番介绍之后,行李被塞进一辆奔驰S600的后备箱,徐子皓坐在副驾驶,这样也就方便多的交流
刚驶出机场,目之所及满是山峦以及山上那正在建造着的耸立高楼,全国都在发展,这里也不会另外而一到此地,少数民族文化的气息便已扑面而来,甚至许多高楼的楼顶都用了苗族特色的吊脚楼定,中西方合璧的建筑格式光在机场周围就有不少特色餐馆而在机场高上,两边依旧遍布此类饭馆
小石操着一口几乎没有翘舌音的普通话,一边介绍着本土的特色,一边建议道:“这附近有家餐馆,徐总你们第一次来,我们准备了特色的苗家菜,就在不远,咱们先吃完再回市里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忌口吗?”
正好午饭时间,这次出来本身也不急,既然别人有了安排,徐子皓自然也就入乡随俗,笑答道:“我们没什么特殊忌口,全听你们安排”
“那能吃辣椒吗?用不用我交代他们少放些辣椒?”
“都来到这了,当然要吃最正宗的黔菜,标准的是怎么来就怎么上”
“好的”小石笑了笑,把车岔进一个小路口,没多久就见到一家餐馆立于山坳之间,有种悠然见南山的感觉餐馆外还围着一圈篱笆,土色土香
篱笆内停着各色小车,从雅阁到法拉利,本地车牌到外地车牌店内客人很多,几乎满座,很难想象这还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
“这家店子在这很有名气,有时候我们在市里上班都会约上几个朋友开车来这里吃一顿,我已经订好的包房,楼上请”
四个人就坐一个包房,看上去有些奢侈,但是接待就是这样,徐子皓等人也却之不恭
不一会,一大盆石锅被端了上来,一锅火红,看不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因为上面被一个个短胖的小红椒覆盖着,还有一层红油,其厚度从眼睛不好估计只有徐子皓看出来,最起码也有2尺厚
石锅内慢慢沸腾,但因为上面这层红油丝毫不冒气服务员送上碗筷,在每个盘子上放上一片法式面包,同时还有一个辣椒碟,每人都有
这辣椒碟也被称为蘸水碟,跟其他省用的辣椒碟不同,这里面没有油,干的辣椒面,配上葱姜等辅料,里面却没有一点湿货介绍之后才知道,这个在食用时需要往里面加汤,贵州人吃火锅必备的东西,吃什么火锅就加什么汤而这个蘸水碟在黔菜中的地位很高,好不好吃,汤占一半,蘸水碟占一半
而蘸水碟中有一味配料是外地都不会用到的,白色的小颗粒,看上去像是某种植物的颗粒小石介绍道:“这叫折耳根,外地大多叫鱼腥草,本草纲目里面记载的是一味中药,不过我们这基本上都是用来食用,大多数蘸水里都有还有一道菜就叫凉拌折耳根但是这东西好像外地人不怎吃得惯,诸位可以先尝试下,如果不行我让服务员再给你们换一个没有放折耳根的”
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文化,饮食也是其中之一,落落和大黑对这些不是很清楚,但是徐子皓却常常听小智提起他去了三凯之后,最怀恋的就是贵州菜,每天念叨三四遍,而且还能一个星期不带重样的如果说广东人吃得最广泛,什么都能吃,那贵州人就是吃得花样多,而且盐都是放辣椒里的
落落看着盘里的面包,其实已经迫不及待了,拿着就嚼了起来,味道还不错,笑呵呵地说道:“咦,还配面包做开胃菜,挺有意思啊”
大黑笑了笑,也不客气地把面包拿了起来,还挺鲜,应该出炉不久
小石想解释什么,却想想又作罢
这时一个服务员端着一个大盆走了进来,用汤勺把石锅面上的油和辣椒舀走,露出下面的鱼片和肉片这油都是反复使用的,用得越久香味越浓,辣味劲却在看一桌人正嚼面包嚼得欢实,很不好意思的解释道:“不好意思,各位老板,这面包是用来吸油用的”
小石一挥手,阻止她:“再去拿几块来就是了”
而落落和大黑一下子反应过来,尴尬地把面包放下,徐子皓也想不到刚到这来第一餐饭就摆下个大乌龙,大笑道:“还没开始吃饭呢,你们就就先把别人的餐具给吃了”
服务员本也没有嘲笑的意思,给他们换一了快面包,铺在餐盘上,现在大家才明白这么做的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