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十一回 利用(2/2)
郑玄叹道:“是啊!想老夫门下弟子虽多,但如能有几个姜思归这样的弟子,老夫纵死亦无憾矣!”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备听过这番话之后忽然心中一动,随即向郑玄问道:“备斗胆敢问先生一句,在先生看来,蔡侍中所遗血书,究竟是真是伪?”
郑玄笑道:“真能如何,伪又能如何?想他二人自长安出逃,万里路途之上相互扶持,若非早已心意互通,又怎能安然至此?今为隙嫌与虚名所累而分,老夫甚觉憾之!”
刘备道:“备亦甚憾!不过备有一提议,或可令此憾尽消。”
郑玄来了点兴趣:“玄德但说无妨!”
刘备道:“自古婚嫁,当有媒妁为证。而彼二人虽有蔡侍中所遗血书,却终难逃此书真伪之论,亦难逃互有情私之论,故此姜思归才不得不自伤己名,以保蔡昭姬之清白。想彼二人既早已心意相通,只因恐市井闲言而如此离分,不如请郑先生为昭姬之媒,备斗胆为思归之媒,如此便名正言顺,他人难有非议,而彼二人又终成眷属,如此岂不是皆大欢喜?”
郑玄沉吟了片刻便击掌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就依玄德之意!!”
乱七八糟的商量了一番之后,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出了郑玄府坻,上马之后刘备一拉缰绳,向关、张吩咐道:“走,我们去姜思归的住处,帮他说成这桩婚事去。若事有可为,为兄还想募此人为幕宾。”
张飞不解其意,闷声问道:“大哥,你怎么管起这些琐碎之事来了?”
刘备笑道:“岂不闻‘君子有成人之美’乎?彼二人若能终成眷属,亦是一桩美事。”
……刘备真有那么好心肠吗?或许有吧,但在这件事上,私心也肯定是那么点的。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若是换在以前,姜游说他是蔡邕的弟子,可能不会有什么人信,谁让这个不成器的家伙没能在蔡邕的门下学到点像样的东西来着?但是现在却有些不一样,蔡邕虽然已死,蔡琰又因为与姜游混在一起那么久,说出来的话会让人有所怀疑,但郑玄却认可了姜游是蔡邕的弟子,而且郑玄还对姜游赞许有加,那么姜游的身价其实已经有所上升。
这个时候刘备在里面插上一脚、做点说出来好听的事,同时再把姜游给收归己用,那好名声肯定能赚回来不少。可以这么想啊,蔡邕的弟子跑了那么远的路,却哪个诸候都不投,偏偏投在了刘备的帐下,那刘备还不赚尽了脸面?
至于刘备老早就看出姜游这个家伙没什么本事的事嘛……其实不管在任何时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很多的官员其实就是摆在那里好看的。这一类的官员,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放在位置上主要就是用来证明其主公是多么的英明神武,然后吸引真正有才干、有用处的人才前来投奔。换句话说,这一类的官员就是起到了一个为主公打广告的作用而已。而现在的姜游,正好就有这个用处。
——————
无关紧要的闲话还是少说为妙,只说刘备跑去姜游的居所,把来意一表明,姜游可就楞在那里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拒绝?他姜游没这个胆子,单是望望关羽手中的大关刀、张飞手里的丈八蛇矛,姜游的胆气可就先寒去了九成九。再者说了,姜游哪里又不想彻彻底底的搞定小蔡?实在是那个时候,那份自卑感往脑子里一涌,让姜游自己都有点搞不懂自己在干什么,甚至连韩柔都留在了郑玄那里。现在既然可以名正言顺,而且刘备还提及蔡琰也有在想他,这就很让姜游有些想入非非了,不半推半就的应下来干嘛?
然后就是有关于刘备邀请姜游出仕的事。姜游又不傻,很快就明白了刘备此举中的用意。虽说这件事很有几分在利用姜游的感觉,但仔细一想吧,这个世道本来就是大家在互相利用。刘备因然是在利用姜游来赚取名望,但对姜游而言,若是能挂上个官职,尽管只是个有名而无实的官职,但至少可以让自己有那么点的底气,至少也可以让自己不会在蔡琰的面前有那么点抬不起头来的感觉吧?再者,有个官职在身,在许多场合,姜游也就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人了不是吗?
两下里也算是一拍即合,刘备也就兴冲冲的又跑回郑玄那里去报喜,剩下个姜游坐在廊下望着天空发呆……其实是在淫/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