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徐州来客(1/2)
这里是北海国,孔融的地盘。
没错,就是那个让梨的孔融。
现在孔融的职位是北海相,相当于一个郡的太守,比刘繇的刺史要低上一截。
但是,孔融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这一年是初平四年,建安这个年号离使用还有几年,现在自然不会有“建安七子”的说法。可是,孔融的名头已经打出去了,现在,文坛上的声望,除了郑玄这种老一辈的之外,就数他最高了。
哪怕是在老一辈的儒者之中,也只有寥寥数人能压他一头。
孔融这个人很是好客,“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之愿也。”这是他亲口所说,为世人所称道。他是这么说的,他也是真的这么做的。
北海城最热闹的地方永远是他的府邸,这不是别人为了巴结他,而是因为他的好客。在刘基眼中,现在的孔融,其实相当于水浒中的小旋风柴进。因此,官职上孔融不如刘繇,但是声望方面十个刘繇都抵不上一个孔融。
这一次,刘繇带着刘基,专程来拜访孔融,就是为了让这小子好好看看孔北海的风范,给他树立一个榜样。
虽然在刘基看来,这个“榜样”会是一个反例。
在这满堂的宾客之中,手握重权的绝对不少,富甲一方的更多,当然,最主流的还是博学大儒。
如果不是孔融这样的大儒,有谁能有这等风光?教育孩子,是要哄的,刘繇一直都这样认为。
见到孔北海的风光之后,这傻小子应该能明白读诗书的好处了吧,习武用兵,终究只是旁枝末节,唯有苦读诗书,方才能真正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看着孔融府上这等的热闹,刘繇觉得自己的热血都在沸腾。天下大乱,出现的贼子如董卓、李?郭汜,甚至连召董卓进京的何进都要算进去,这些人不是一介武夫就是屠家子,不过这也难怪,也就这些不读诗书,不修仁义礼信的人,才能做出那等天人共怒的事吧。
刘繇是一个儒生,虽然不是那种腐儒,但是他还是和大多数儒者一样,骨子里面瞧不起那些不学儒家思想的人的,所以,刘基不学儒,他真的是特别生气。
刘基则没有这么多的感慨,他只是觉得,这里人太多了,让他有一种在后世挤公交的感觉,好在自己是有座位的。
刘基当然知道老爸带自己来的目的,他也打从心里感激对方,但是,有些事他是没办法开口的。他总不能说,这些都是小场面,只要你有人有地盘,别说把这些人叫来开派对了,就是叫他们来舔你的脚都行吧?君不见,人妻曹同学一短歌行之后,趁着醉意干掉一个倒霉蛋,都没有人敢吱声?
这话他不能说,不然恐怕就是与天下的书生为敌了。他虽然不像他老爸一样,把儒生捧到天上,但是,要和人妻曹他们斗,没有这些读书人的帮助,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刘基只能装傻,在刘繇一脸关切之下,他只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穿了不如不穿的舞女。
这倒是整的他周围的人一阵侧目:江山代有淫才出,各领骚骚数百年呀,这小孩最多十三吧?居然就有了我辈风范,实在是让人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刘繇也是看得一阵气苦,自己带这小家伙来可是让他见见世面,转变思想的,可这小子倒好,光看女的去了,实在是……可是大庭广众之下,他也不能作,只能用目光不停地瞪着刘基。套一句俗话,如果目光能杀死人的话,刘基已经千疮百孔了。
时间慢慢地流逝,舞女乐师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刘基却是丝毫不受影响,依旧是“兴致勃勃”地欣赏着。
说实话,真的很难捱。美女看多了,也会形成视觉疲劳的可好?再说了,这些舞女也不是什么绝顶货色,起码在刘基看来,她们完全比不上自己的侍女“红鸢”。刘基看她们的舞蹈,一是蒙混过去,不然老爸那一关不好过;二是图个新鲜,毕竟这些舞女看上去还是蛮有视觉冲击力的。
刘基已经不知道自己已经装了多久了,他已经被搞得昏昏欲睡了。他敢对着老二誓,现在给他一张床,自己一定能一觉睡到天亮,甚至是不用装的话,他都能趴在身前的小桌子上睡上一两个时辰!
就在刘基倍感煎熬的时候,场面上终于有了一点变化。
大厅之外,一个门房忽然用他浑厚的男高音,大声叫道:“徐州别驾从事糜竺,奉陶徐州之命,前来拜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