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级主力舰(2/2)
武装系统:
1、90cm双联装光束炮×8
说明:
联合宇宙军次时代标准战舰主炮。
动力炉位于战舰中央,向前后炮塔供能。
8座炮塔4座一组位于前后对称排列,分布为上下左右各一座。
为了保证射界,炮塔采用升降式,因此向前/向后射击时可以用到舷侧4座、顶部1座、腹部1座总计6座双联装主炮,但向左/向右射击时只能用到顶部2座、腹部2座总计4座双联装主炮,向上/向下射击也只能用到舷侧4座主炮。
火炮射界:平面180°,仰面30°
破甲能力:2400mm(对通用装甲钢)/1200mm(对积层装甲)
有效射程:12000km
单发能耗:9000MJ
充能电耗:150mw
充能/冷却时间:60秒。
=
2、254mm电磁弹射炮
说明:
联合宇宙军初次装备的量产型电磁投射炮。
Basroil在终战前的表演震骇了许多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MAC的作战力,结果就是各国一拥而上开始热烈的研究起MAC,联合军也不例外,根据“敌人有的武器、我们即使不用也应该有”的原则,联合军开发了这一武器,但限于技术实力,和ZAFT的制式电磁投射炮相比逊色很多。
而实际上,随着抗光束装置的普及化,在实战中威风八面的重型粒子束火炮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境地,由于交战双方对敌军舰炮的充能冷却时间都了如指掌,只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反光束爆雷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敌军的舰队火力丧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被忽略的实体射击武器重见天日。
由于在宇宙几乎没有阻力,实弹武器的有效射程几乎达到无限,而对实弹武器的攻击只能闪避或者硬扛,尤其是高初速电磁炮,任何强化防御的企图都没有作用,因为即使是联合军开发的缩水版也有高达12m的穿甲能力,足以直接击沉任何现役战舰。
即使作为战列舰的本舰在极度强化之后,主装甲也只达到2.4m,实在是有心无力了,而其他战舰的处境可想而知。
弹重:10kg
初速:300km/s
有效射程:600km
炮管长:60m
炮口动能:45万MJ(107吨标准**)
破甲能力:6m
火炮射界:平面2.5°,仰面2.5°
充能电耗:900mw
能量荚舱储量:540万MJ(12发)
充能时间:500秒每发
携弹量:60发
=
3、60mm六联装光束机枪×4
说明:
舰载近程对空防御武器。
位置布置在两舷,左右舷各2座。
可以长时间保持每秒1轮的连续射击能力,在60km内以每秒48发光束的火力输出进行扫射,但限于本舰以远程火力输出为主要用途,不能进一步增强光束机枪火力密度。
由于抗光束装置的普及化,战场上存在着光束无法杀伤的目标,比如联合军开发的光波防御盾系统,对此,只能依靠MS部队进行应对了,如果被突破到战舰近防圈,只能指望75mm火神炮进行火力压制了。
火力射界:平面180°,仰面90°
有效射程:60km
能耗:45×6×4=1080MJ
能量储夹储量:2700×2×4=21600MJ(20发)
充能电耗:2160mw
充能时间:10s(20发)
枪管冷却时间:0.5s
最大射速:0.5s
=
4、75mm自动对空火神炮×12
5、533mm对舰飞弹发射管×8
6、220mm八连装对空垂直飞弹发射系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