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节“华杯赛”的表彰会(2/2)
停了一下,主办方的代表接着说:“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李,是“经济数学研究会”的副会长,是“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一位老师,同学们可以叫我李老师,我作为华罗庚教授的学生,受华老所托,向这次参赛同学,特别是未能获奖的同学讲几句话,同学们,现在奖项差不多全颁完了,还有这么多的同学没有获奖,没有获得特招进入师范附中就读的机会。这些同学现在应该都在想自己成为了一个失败者,回去后可能会被同学、老师、家长嘲笑甚至斥责。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举办这么一个比赛,目的并不只是仅仅为了评出一些奖项,而是为了让同学们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了向同学们展示数学在未来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激励大家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举办的。但奖项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让大家都获奖,那样的话我们这次竞赛就失去了意义。同学们应该把心态放正,不要过于在乎这个奖,这次能获奖,证明你是很优秀,现在你跑在了别的同学前面,但不要学‘龟兔赛跑’里的兔子那样,躺在奖状里睡觉,那样很快就会被别人追上的。”
说到这里,礼堂里的同学们齐齐笑了起来,李老师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静下来:“而没有获奖的同学不要因为没有获奖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大家不要忘了,同学们是从全市这么多小学生中脱颖而出的,就是这次不获奖,我们大家在全市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我可不想你们这些优秀的学生,参加了一次竞赛就因为失败而被打击的抬不起头来,那我们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礼堂里又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这下,所有的参赛同学心里都逐渐平静下来,无论是获奖的还是没获奖的心里都暖洋洋的。主席台上的教育局的领导感到很惭愧,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这些呢?华老真是关心祖国的下一代啊!
听了李老师的这些话,郑浩也没有那么沮丧了,虽然还没弄清楚自已这次考试怎么会考得这么差,错得这么厉害,到底自己失误在哪里?但已经恢复了信心。
吴老师这时也低声安慰郑浩与另外三名同学:“不用想的太多。你们还小,以后还有时间参加各种竞赛的,下次一定能获奖的,你们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郑浩听了吴老师的话,挤出一点笑容,向她道谢:“吴老师,我没事的。”
另外三名同学也纷纷表示自己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充实自已的能力。不止是他(她)们几个,台下所有的参赛同学也都在相互安慰、鼓励着。
李老师在台上看着台下发生的一切,知道自己的话有了效果,很有欣慰,待同学们的话语声渐渐小了以后,他高声说道:“现在,大家大声告诉我,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宣布散会吗?”
台下齐声喊道:“想!”这次不止是没参赛的学生在喊,就连那些参赛的学生也大声喊起来,喊声中只有兴奋,却没有彷徨、疑惑!
“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李老师边说边打开一个薄薄的档案袋,从里面拿出一套试卷,打开后,李老师举着这套试卷向着台下,眼尖的同学能看得上面红艳艳的分数“100”分,他激动地说道:“这个同学的分数可了不得,100分!这种难度的考试,能打这种分数,不简单呀!”
台下的老师、同学也都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先前报出的一等奖的分数才七十二分,这个却是一百分,这……这差距也太大了点?这成绩把大家都惊呆了。
李老师看着台下吃惊的人们大声说道。“为此,我们老师与评委特别商议了一下,决定增设一个特等奖给这个同学,否则不能凸显这位同学的优秀。现在让我们看看这是哪位同学,考得这么好,这个同学是三十八号!”
当看到举起来的那份试卷时,郑浩就傻了,彻底的傻了!那份试卷上熟悉的字迹与红艳艳的一百分将郑浩从失败的深渊拉到了成功的最巅峰,大悲大喜的冲击让虽是二世为人而心理素质极为优秀的他也有点不知所措,只知道坐在那里傻笑,周围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把吴老师和周围的同学都笑的莫名其妙,这个郑浩可别是让考试失败弄疯了。
当听到李老师说这个特等奖的获得者是三十八号时,吴老师呆了一下,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抬头看了一下主席台,李老师查对着名单说道:“三十八号同学是来自马王堆小学的郑浩同学……我是不是看错了?这么同学年纪这么小,竟然才十岁?”
李老师话音未落,吴老师就不顾自己身为老师的仪态了,她大声尖叫起来:“是我们学校的……是我们学校的”,这时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顿时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