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节《亮剑》的原型“王疯子”((1/2)
第一百四十三节《亮剑》的原型“王疯子”(一)
王近山将军原名王文善,与也同出身于红安的王建安将军(红安桃花沙河人)属同宗,系于同一族谱。(族谱为:建、又、文、昌、作)王近山属文字辈,在村中辈份居长。王近山自少年投入革命后只在解放后回过村子两次。一次是送父回乡下葬,一次是复出后准备赴前线,不料回后发病不治逝世。王近山这名字是参加革命后从取的。他一九一五年出生于贫农家庭,他九岁放牛,十三岁给地主当长工。某年黄不接时,到地主家借谷受辱,后多次与人讲:“不打倒富人,穷人出不了头。”
一九三零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王文善,将自己文绉绉的名字改成了“近山”,因为他想让自己像大山一样坚强起来,加入了红军队伍,同年他加入中国**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给詹才芳担任警卫员,后任红四方面军十师三十团机枪连通信员、班长、排长、副连长。
一九三一年,三十团搞肃反,十个连长十个指导员杀剩二个,严酷的革命斗争形势使得红军干部奇缺。詹才芳说:“近山,从现在起,你就是连长了。”当时王近山才十六岁,就是在这种血雨腥风中走上连长岗位的。人称“小连长”。当了连长后,王近山就更渴望打仗,拼命打仗。有一次与敌肉搏,他以必死决心抱着一个敌人滚下悬崖,头部被尖石穿了一个洞,仍拔出手枪将敌人打死,从此头部留下了伤疤,不能搓洗。战友们从此送给他一个外号:王疯子。
在残酷的战争中,王疯子不仅没有死,反而迅速从连长升到营长,又从营长升到团长。更为幸运的是,他站到了徐向前元帅这棵军事巨树之下。徐帅作战,勇字当头,每当战局僵持或者危急时,他总是领着旗手和号手,屹立在战斗最紧张、最危险的地方。在他的影响下,红四方面军的将士多喜欢死打硬拼,敢打硬仗,不怕恶仗。一九三一年,王近山任十师三十团营长。黄安战役中,阻援阵地被突破,徐向前赶到前沿阵地,命令作为总预备队的三十团反击,王近山冲在最前面,经过血战,反击成功。反“六路围攻”时,王近山任十师二十八团副团长。一次二十八团担任防御任务,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红四军政委周纯全不适当地命令守山部队出击,王近山却带领三营按兵不动。出击的部队失利后撤,王近山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一次有一次的进攻,保住了全军的后路。王近山在反“六路围攻”战斗中负伤,出院后任团长。在这次反“六路围攻”的战役中,二十八团打了十个月的防御战,顶住了敌人的长期进攻。作为一名年轻的指挥员,在战况不利时,王近山常被授权越级指挥前线部队作战。在一次反击时,王近山指挥四个团作战,在他带领下,二十八团孤军追亡逐北,来到一个村庄,与有名的“傻儿师长”范绍曾部正在宿营的一个旅遭遇,王近山浑身是胆,丝毫不惧敌众我寡,率部对敌突然猛击,他提刀跃马,喊着“同志们,敌人要跑了!赶快抓俘虏!缴枪不杀!”率领全团左右斩杀。敌人魂飞胆丧,整整一个旅被红军一个残缺不全的团包了饺子。创造了我军一个团歼敌一个旅于遭遇战的战例。
王近山对于自己的同志信任、爱护。他担任团长时,师政委打电话说一营书记曾绍山是反革命,让王近山把曾绍山抓起来,王近山说:“他不是反革命,我不抓!”师政委带人到二十八团将曾绍山捆了起来,王近山闻讯带交通队赶来,王近山说:你以为我的交通队就吃素的。师政委悻悻而去,到徐向前面前告状,说二十八团哗变了。徐向前听了哈哈大笑:“王疯子哗变?扯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