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节《亮剑》的原型“王疯子”((1/2)
第一百四十五节《亮剑》的原型“王疯子”(三)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面邀请**中央主席毛Z东赴重庆谈判,一面以受降为名,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一九四五年八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秉承蒋介石旨意,以其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第十九军、第六十一军一部和部分伪军共一万七千余人入侵晋东南,占领了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等县城,其军部率三个师驻守长治(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古称上党郡)其余部队和地方团队守备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和壶关等县,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晋东南。
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命令晋冀鲁豫军区发动“上党战役”,坚决歼灭进入上党地区之敌,除去心腹之患。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老遵照军委指示,针对史泽波所部孤军深入、守备分散的特点,决心以所属的太行、冀南、太岳军区部队及地方武装共三万一千余人,所采用的首先逐个夺取长治外围各城,吸引史泽波的主力从长治出援,力争在运动中予以歼灭,尔后再收复长治的战法大获成功。在整个上党战役中,共歼敌第十九军、二十三军、八十三军等十一个师约三万五千人。俘敌将官二十七名,缴获山炮二十四门,轻重机枪二千余挺、长短枪一万六千余支。上党战役歼灭的阎锡山部队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对于阎部是沉重打击;这次战斗不仅解除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而且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实现了我党“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预期目的。从此,晋冀鲁豫地区日益巩固,成为后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基地,并为后来设立华北局和定都北京奠定了初步条件。而阎锡山失去第十九军后,其已经不可能单独据守山西,故不得不请求黄埔系中央军进驻山西,从而结束了阎锡山自民国初年独占山西的割据局面。
而在这次战役中,作为太岳纵队副司令员的王近山在前沿指挥所,发现敌炮兵突然盲目射击,且敌军阵地上有人扛着弹药箱在运动,他当即判明敌情并立即向陈赓建议:“敌人要逃跑,马上派二十团迂回到土落村一带,断敌退路。”纵队政委谢富治认为敌人不是逃跑,陈赓哈哈大笑:“这回我要听王近山的罗!”立即命令二十团出动,一举切断了敌人逃跑的后路,取得了丰硕战果。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野战军扩军,王近山为六纵副司令员、一九四六年七月王近山和杜义德分别担任六纵司令员和政委。这两人在军中均以脾气烈著称,早在红军时期,这二人就认识,而且是打出来的交情。那时,杜义德任红四方面军骑兵纵队司令员,王近山任师长。在一次战斗中,王近山的部队缴获一批战马,他视若珍宝。在一次行军过程中,这些战马受了惊吓,怎么也不肯过浮桥。担任部队殿后任务的杜义德二话不说就毙了两匹马。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王近山提着枪上去了,破口大骂:“妈了个×!**敢枪毙我的马。我让你偿命!”王近山拔枪就要打。杜义德也不是好惹的,说:“别说是马,耽误了部队行军,老子连你一起枪毙!”两人都骂对方是“二杆子”。两人的警卫员吓哭了。后来徐向前来了,把王近山臭骂了一顿。几年后,两人再次相见,都已是我军的高级指挥员。从此,两个脾气相投的将军开始了他们的搭档生涯,从晋冀鲁豫到大西南,再到朝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六纵因成立较晚,红军连队少,多数团由地方武装改编。为此,王近山极重视主官的配备,对主官的选拔尤其严格。他对部队要求严厉,完成任务不容打折扣,但对部队的教育讲究方式方法,他重视部队作风养成,狠抓战术、技术训练,树立了“爱兵爱民模范和杀敌英雄王克勤”这一典型。因为六纵补充了许多新部队,所以作战时,王近山常用老部队打冲锋,待敌人溃退时,再让新部队去追击,使新部队首战取胜,培养士气。“让老部队啃骨头,让新部队吃肉”,这是王近山在八年抗战中自己总结的一条带兵经验,后被一二九师推广。在王近山的指挥下,六纵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纵队。《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向六纵学习》的社论。六纵的干部、战士一听说是王近山指挥战斗,都信心百倍,奋勇当先。在国民党军队中流传一句俗话:“排炮不动,必是六纵。”国民党国防部评价六纵“长于攻坚,指挥及纪律性均佳,为晋冀鲁豫**主力纵队。”
兰封战斗是王近山指挥刚刚由杂牌部队组建的六纵打的一次成功的奇袭战。战斗开始前,他派了两名旅参谋长,化装到敌人深远纵深的兰封、考城侦察,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他采用远途奔袭的战法,指挥部队全歼守敌,并缴获十一辆坦克,晋冀鲁豫野战军依据组建了一支坦克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