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各派的购械情况(1/2)
段祺瑞皖系。袁氏之后段祺瑞主持北京政府,他与日本人构成了稳定的单一购销关系,这是段政府卖国外交的结果。据史料记载,为装备参战军3师5旅,段氏分别于1917年11月和1918年7月两次大规模地与日本签订军械订购合同,前者总金额为日金17,186,461.92元,其购械数目不详。后者总金额为日金,643,762元,购械计有:三八式步枪85,000枝,子弹67,500,000发;三八式机枪198挺,子弹9,500,000发,附零件6种;山炮162门,榴霰弹81,000发,榴弹16,200发,附零件15种;三八式野炮72门;军车180辆,零件6种。
一战结束前后,欧洲势力重返中国,打破段氏与日本的单一购销关系。1917年春,段祺瑞购到意大利、法国旧飞机10数架,之后,他又购得英国佩奇公司的大型0/400型客机6架,每架10,550英镑。此外,他还和英国维克斯公司签订合同,取得贷款1,803,200英镑,欲购维米商用飞机和阿弗罗飞机各24架及附各种零件,只不过这项交易因直皖战争中皖系的失败而告终。在当时,所有各类飞机都被挪作军事用途的。
直系军阀的购械。早在冯国璋时期,冯氏就苦心经营其军队。并且,直系军阀长期占据富庶的长江中下游,拥有较丰厚的资金来购械。1918年2月,冯国璋从日本购得大批军械,欲装备王怀庆的北京卫戍部队。但这批军火在秦皇岛起岸时被张作霖全部截留,半数赠皖系,半数收归己用。冯逝后,曹锟、吴佩孚继续领导直系,由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西方国家剩余了大量的军火,因而直系与西方国家的军火贸易比较活跃。
1921年11月,曹锟与意大利政府谈判,取得4,011吨军火,这些军火是在1919年12月,由天津马兹里公司从神户运到北京的,其中分别运到沈阳10吨,山海关2,434吨,北京60吨,天津1,057吨。意大利经手这批军火的是其驻华使馆武官瓦尔达上校。据有关资料统计,这批军械中存放北京者内有迫击炮20,000门,炮弹1,000,000发;存放天津者,内有步枪30,000枝,子弹3,000,000发,价值7,000,000法郎,又有山炮6门,价值460,000法郎,炮弹24000发,价值2,900,000法郎,菲亚特机关炮50门,价值700,000法郎,炮弹3,000,000法郎;存放山海关之军械,内有步枪19,000枝,子弹17,000,000发,野炮21门,炮弹2,500箱,手榴弹1,400枚,无线电通讯2架,共计2,000,000元。这批军械直到1924年曹锟才接收完毕。
19年,曹锟还向意大利商人安吉洛购买价值5,500,000元的军械。此外,曹锟还另找关系购买军械来增加自己的实力。据悉,19年6月,曹锟曾派出两名代表与天津的伍伦.沃西公司的经理、英国的化学专家等人接触,希望他们能帮助制造毒气,供飞机上配备毒气弹之用。曹锟也努力加强直军的空中力量。1922年,他通过在上海的代表向法国购得水上飞机10架。1924年,曹锟在倒台之前,还继续向其他国家购买军械,如德国船只里克默斯号为驻汉口的布瓦苏公司装运飞机和240箱迫击炮到天津,价值18,000英镑;1924年费尔兹号运载飞机2架到天津。布拉格的一家捷克军火公司诺天特尼也报导说,1924年6月7日施莱斯丁号货船从安特卫普运出25箱手枪,子弹250,000发,同一个月内,又有沃格勒号货船从汉堡运出迫击炮6箱,1924年6月18日,奥利夫号货船从汉堡运出迫击炮300门,这些军械均运给天津的直系部队。得到曹锟政府批准的诺沃特尼公司经纪人赖荷达在天津丰大业路87号的办公室里经办这些军火买卖的业务。不巧,1924年10月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各船所运军械都转到冯玉祥、张作霖手里了。
与此同时,吴佩孚也与众多国家联系,争取物美价廉的军械。1922年2月,吴佩孚买到奈尔斯、贝门特、多德等美国公司生产的军械装备。他在巩县兵工厂的所有各种设备,由美商卡堡格公司、卡洛威兹公司设法运到上海。8月,吴佩孚通过一个意大利捐客加兰达购到价值5,600,000元的军械;在这同一时期里,一个美国人史蒂文将一艘装有步枪、机关枪等军火的走私船停泊在海参崴,以后从海参崴卸货,经中东路运到哈尔滨、长春,最后设法运交给洛阳的吴佩孚。另外,吴佩孚还从西伯利亚逃来上海的白俄人手中购到各种火炮以及步枪200余枝。1924年春,吴佩孚又与意大利人打交道,用3,000,000元购得步枪40,000枝,子弹50,000,000发,七十毫米口径大炮36尊及炮弹50,000发,机关枪6架,但据说该项军火中枪支子弹有多朽坏而不堪用者,因而数目虽多“而实力无几矣”。
张作霖奉系的购械。1922―1924年间是张作霖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主要靠日本的军械和顾问,之后,他转而面向各个方面。现将其在第一次直奉战后重整军备时的购械情况叙述如下:
与日本人的交易。直奉战役失败后,张作霖损失了大批的辎重,军械颇为不资,因此张氏特派张宗昌等10人组成奉天代表团,赴海参崴购买军械。据日本《朝日新闻》报导,代表团与日本签订两份契约,第一份购买美国刘明顿公司1918年制造的俄式五连发步枪31,000支,每支附子弹1,000发,并附刺刀(全部为新制品);第二份契约订购日本三十八年式步枪5,000支,并附背禳、子弹盒、刺刀、皮带等一切,机关枪11架,炮弹10,000发。其中前约已交接完毕,后约则“因故而卒至破裂”。此外,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张氏又得到日本某兵工厂所产步枪3,000支与附属子弹,及由日军旅顺军械库运来之枪弹1,000,000粒。另据当时奉军要人魏益三回忆,在战事正紧期间,奉军还得到日本供给的步机枪子弹40,000,000发,炮弹100,000发。
与白俄残军的交易。1922年10月,苏俄红军攻占海参崴,占据海参崴的白俄“捷克兵团”溃逃,他们与张作霖商定,以手中的武器作交换,来取得在东三省避居和取得给养谋生。这批军械中第一次交货的计有步枪30,000支,每支13元,共计22车皮;第二次交付的内有炮弹626箱,炸弹209箱,共5,016枚,电线等物品200箱,还有一架飞机。此外,张作霖还得到系留在海参崴的旧俄军舰数只,以及制造军械之机械数套。
与意大利的交易。1919年,张作霖与意大利人的早期交往中就很有收获――存留在天津、山海关的军械于1921年1月沿着辽宁湾运到葫芦岛。1922年,他又从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买到价值40,000元的飞机零件和80,000元的其他军械。19年1月,他又订购意大利产的步枪、机关枪、山炮、野炮等,价值5,000,000元,由意大利皇家军代理人巴奇经手。但后来意国并未发货,张作霖有苦难言。不过,19年9月,他又购到意大利大小武器及柯蒂斯飞机2架。
与英国人交易。1920年直皖战争后,皖系政权倒台,其与外国签订的合同,由直奉两家共同承担,其中就有与维克斯公司签订的飞机合同,直奉负责付款而产品亦供他们分享。同时,张作霖还提出需要英国的教官和其他的飞机设备,但英国以违反“禁运军火协定”为借口而加以拒绝。19年,张作霖继续努力,争取英国的支持,建设他的军事设备。他与英方代表波特谈判时,曾要求英国帮助他修建葫芦岛海港,并且以北票煤矿为交换,来获取英方供应的军械。1925年,张作霖和各色军火商订了很多合同,他一再向英方表示希望能得到支持,又希望英方不要干涉他和其他国家的交易。1927年,张作霖的安**面对北伐军的凌厉攻势,他向各方面试探,以期获得更多的军械。他经常出入英国使馆,因为他们具有共同反对**的意愿。此时,西方国家视张作霖为“中国唯一的势力,可以维持稳定,保护外国人的生命。”
与法国的交易。张作霖主要从法国人手里得到空军设备。他直接派代表去巴黎,法国方面公然视之为政府的使者。奉方在巴黎的重要代表是魏宗晋(译音),从事购买防空设备,装甲坦克,飞机以及海军用具的谈判。其中一份数额巨大的合同,含购买考得隆.布鲁盖等各式各样的飞机105架,均装有炮位,戴姆勒水上飞机35架,以及西特伦履带坦克等,由一家名叫布瓦苏的公司经办。
与德国的交易。张从德国人手中所得的军械,一部分送到沈阳兵工厂,一部分发给奉军部队。据英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报告说,1924年11月7日,有德国船只“苏菲.里克默斯”号满载军火驶往大连港。1924―1925年间,张作霖通过哈尔滨的德国商人路德维格.宾购得步枪81,000支,其中46,000支系日本制造,其余则为俄国制造,还有子弹40,000,000发。上述各项军火,在汉堡装船,经开普顿运到营口。除购买德**械外,张作霖还聘用德国的军事顾问,在他的兵工厂和毒气制造厂里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