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常友(2/2)
冯常友看见大家拿我取笑,跑过来训斥了这群同学。
老师知道同学们以花棉袄取笑于我,在上课的时候问大家:“同学们!哪些男生有姐姐?举起手来。”有十几个学生举起手。老师又问:“有谁穿过姐姐穿剩下的衣裳?也举手。”又有几个同学举了手。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勤俭美德。问:“认识这四个字吗?”“不认识!”同学们齐声回答。“好,大家跟我读几遍。”
大家跟老师诵读几遍之后,老师讲道;“同学们,我们要学会节俭过日子。用坏了的东西,修理修理可以再用;大人穿旧了的衣裳,毁一毁,小孩还可以穿。这就叫勤俭。有了勤俭的习惯、勤俭的精神,就有了好的德行,这就是美德。”
放学回家,邻居王大娘、田大婶在和妈妈唠嗑。她们看见冯常友从门前经过,就把话题转到他身上。田大婶说:“这孩子能上学,可真不容易啊。”妈妈问,“他爹是干啥的?”“让警察给抓煤窑去了。”“为什么呀?”“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抓走了,连个信都没有。”“他家还有什么人?”“可怜呐!一个妈妈领三个孩子。大小子流浪街头;小丫旦儿才三、四岁,扔在家里,吃上顿儿没下顿。”“她妈妈呢?”“东讨西要,这拣点儿、那捡点儿,难活啊!”“就这个二小子,没吃没穿,书念得可好了。”
天越来越冷了。冯常友还没有穿棉衣。有一天,妈妈把***一条旧棉裤、她自己的一双棉鞋找了出来。妈妈对我说:“去把冯常友叫过来!看看这些旧衣裳他能不能穿。”冯常友过来穿上试试,还都可以。妈妈说:“还行。孩子,别嫌乎这是奶奶和我穿旧了的,对付着穿吧,总比挨冻强。”
一次我和冯常友一起写作业。我把写错了字的一张纸扯了下来,抟把抟把扔到地上。冯常友把纸从地上捡了起来,用手扑拉平,对我说:“这张纸还有这么些地方,还可以写不少字呢。你看!”他用铅笔写了一个“一”,在一之上添一横,写成“二”,二里又写个人,变成了“天”,天下边加一个口,又变成“吞”。他又写了一些新学的生字,然后又把那张纸叠起来装到书包里。他说:“一张纸不写满了字,不写黑了,不能扔。”
解放后,冯常友考入了东安联中。1951年抗美援朝时他报名参军,当了空军。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没有当上飞行员。做地勤工作。
在我们黑台,有谁家的小孩不好好学习,大人们就会说:你看看人家冯常友!再看看你!冯常友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20728(20061103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