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红色电话突然响起(2/2)
在这种情况下,省委主要领导本着查清事实、弄清真相的想法,让乔向文暂停工作,配合调查。
然而,在那个特务横行、阶级斗争之弦绷得很紧的当下,公安部那名局长的到来,很快让省委领导的想法落了空:
暂停工作变为了隔离审查;
查清真相变为了交代问题;
加上个别人的趁机捣鼓,乔向文的问题一拖再拖,转眼间已经两个月。
一封举报信,惹了那么大的乱子,这是省委主要领导一点都没有想到的,在看到有关领导批示之后,他专门听取公安厅同志汇报,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一名军队的高级干部,长期从事秘密战线的工作,就因为一封举报信,受到了如此的待遇,两个月折腾下来,还是没有一条过得硬的证据,证明他有任何历史问题。
进退两难。
专案组举步维艰。
一封来历不明的举报信,一根紧张的反特弦,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一帮无限拔高的执行者。
最终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目前看来,仓促之间的这个决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给刚解放的临江政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山雨yù来风满楼啊,眼下这种情况已经是省委主要领导无法掌握的。专案组是公安部的副局长坐镇,调查的是四野著名的红sè特工、高级干部,而这名同志,正是临江社会治安的主要领导者,领江经济版图的主要设计者。
临江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届时将选举出全新的市委班子。
这种情势,与其说考验着百业待兴的临江,还不如说,考验的是省委的执政智慧。
李作人多次来找书记,强烈要求尽快结束调查,恢复乔向文的工作,在关于新的市委书记人选征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只推荐了乔向文,对于顾清明,他不愿意做出评价。
顾清明呢,最近也跑来省城很多次,利用汇报党代会筹备工作的机会,向书记们表达了他管理好临江的决心和信心。
连rì来,省委书记和两名副书记几次碰头,就临江未来格局、市委班子,尤其是乔向文的问题交换意见。
骑虎难下,是最让人头疼的。
不调查清楚,对上级不好交代,对一个党的干部不负责任,但要彻底调查,目前又处于查无实据的尴尬境地。
李作人的归建命令上级军政委员会已经下达,他本来一撂挑子带着部队就要走。省里考虑目前临江的变局,通过军区反复商量,他总算暂时继续留在那里。
但他摔下了一句话:
不给乔向文一个交代,就是打击军队干部,就是不信任四野的人,走着瞧!
四野一百多万正规军,正在两广地区收拾国民党的最后残留。打完白崇禧打薛岳,打完大陆打海南岛,打完正规军再剿匪。
从东北一路打过来,现在101从东北王变成了中南王。罗政委担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解放初的**,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在省委和zhōng yāng之间,设置了一个大型管理机构——局,东北局,西北局,西南局,华东局、中南局。
省委的重要事项,首先必须经过所在上级局同意,组织上服从局的领导。
这个局,其实就是以前的几个野战军,实行军地合一的领导体制。
书记,大部分都是一二三四野,加上华北野战军的司令员或者政委担任。
李作人说的是气话,听的人却没有把他的话当成为耳边风。
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含蓄地受到了书记的批评,他作为专案组的分管领导,两个月的时间未能就乔向文的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意见,给省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
接二连三的群众来信、běi jīng方面口气很重的批示,让大家倍感压力。
对于临江的未来,他们悄悄做了若干种考虑。
但是,再周全的准备,也总会出现意外。
就像乔向文工作好好的,突然被离职调查。
省委书记那天上班好好的,在主持一个全省基层干部座谈会时,发表谈话时心情也好好的,秘书进来,悄悄和他说了一句。
他脸sè一变,和主持会议的副书记耳语了一句什么,匆匆回到办公室,接起了那个代表级别和机密等级的红sè电话。
这种电话,一个省,就一部。
有时候,它是权力的象征。
有时候,它又成为一种压力,让人窒息的压力。
有一种电话,说的人越客气,听的人越心惊。
言辞越短,涵义越深。
书记接的电话,正是属于这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