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北海之围(2/2)
我也被筷子落地的“噼噼啪啪”之声,从前者“才思敏捷”的梦中苏醒过来。***,看来管亥不把我和蹇硕揪出来,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
闻听此言的蹇硕却是异常冷静的对孔融说道:“年兄莫要惊慌,此处毗邻平原,吾已修书一封,可往刘玄德处求援。他见我信到,必然来救,您只要择一得力之人闯出敌营,往平原送信就行了!”
听蹇硕这么一说,我也想起刘备来,虽然不愿意再见到李伦,但是性命攸关,看来也只有请他来了。不过,孔融却给我和蹇硕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无奈的说道:“我大将宗宝已为管亥所斩,力士武安国又不在城中,此时实无突围送书之人啊!”
闻听此言,我和蹇硕皆都默然。当此大战,我们这些整日坐于高堂之上的“大人”显得那么的无为,而北海这等偏安之地,人才匮乏的程度也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就在我们低头不语,都以为死定了的时候,忽又有哨探来报,说是东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开门”。
蹇硕孔融闻言面露惊异,我闻言似是想起了一人,心中暗喜,对他二人说道:“莫不是有援兵来救了?二位大人,我们速去瞧瞧吧!”
孔融引我和蹇硕出府,驰往东城。待到城楼之上,向城下观瞧。只见城下一员骁将,轻盔轻甲,手中提枪,背披双戟。
孔融与我和蹇硕言并不识此人,所以没敢打开城门。然而,此时贼众已然追至城壕边,被那员骁将返身连刺数人于马下,其余贼众不敢上前,只是远远的开始用各式各样的猎弓、小弩放箭。我见那骁将陷入箭阵,心中着急,忙说道:“二位大人,我见此将眉宇之间英气逼人,绝非奸邪;再观其与贼众确是以命相搏,贼众也是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想必绝非诈降之计,还望刺史大人速速开城,放这将军进来!”
蹇孔二人闻言也觉有理,孔融忙吩咐开城。贼众见开得城来,皆又向前,被那骁将又挺枪连刺数人之后,便不敢再造次,那骁将方才驰入城中。
进得城来,那骁将下马弃枪,拔出背后双戟,插入马鞍一侧的鹿皮套中。而后,那骁将径直上得城来,孔融示意卫兵不必阻拦。待那骁将到得我们三人近前,躬身向孔融施礼道:“某东莱黄县人,复性太史,名慈,字子义。老母重蒙刺史大人恩故,某昨自辽东回家省亲(这孩子不好好在家里呆着,跑辽东干嘛去了?),知贼寇城,老母说‘屡受府君深恩,汝当往救。’某故单枪匹马而来!”孔融与太史慈虽未识面,却晓得东莱有这样一个英雄。因太史慈远出,有老母住在东莱县,所以孔融常使人遗以粟帛。慈母感激孔融之德,故此番才特使太史慈来救。其实,当有哨探来报城外有人冲阵之时,我已猜到此人必是太史慈。因为史书虽然已然不可全信,但是总归不会都是胡编的,所以前者初被围时,我便想到太史慈可能会出现了。只是没想到要到如此危急时刻,太史慈才来雪中送炭。细观太史子义方鼻阔口,一双大眼灼灼放光,两道英雄眉又重又厚,斜耸入鬓,果然是英雄气概,姿态万千。
孔融见太史慈后,大喜道:“早闻将军威名,不想今日有急,方才相见,真是雪中送炭啊!”然后又对蹇硕言道:“此番可有送书之人矣!”接着回过头来,又对太史慈说道:“吾欲请刘玄德来解北海之围,但为无人送书而作难,汝可愿往?”
此时蹇硕也是喜上眉梢,我闻此言,却急道:“二位大人必是被这群贼兵气糊涂了,现在有此猛将助阵,还何需往平原请刘玄德?”
太史慈似是十分感激我的信任,向我投来致意的目光,对孔融言道:“某愿借精兵一千,出城杀贼!”
孔融则对太史慈道:“君虽英勇,然贼势甚盛,前者我已折了几员大将,但恐将军有失,不可轻出!”
我闻言心说,“你那几员柴火将,见着管亥肯定是会挨劈的,怎么可与眼前的太史慈相提并论啊!”
太史慈闻孔融之言,躬身说道:“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来,如不能解围,慈亦无颜回见母亲矣,某愿与敌决一死战!”
见孔融脸上仍有难色,我马上出言道:“贼兵虽众,却皆是乌合,若是斩其主将,必四四散。吾观太史将军武艺精湛,想来应该不在那管亥之下。可教太史将军与那贼首约战,胜则此围自解矣。再者,平原虽近,却也不能即请就到。此时,若是贼军攻城,我们能否坚持到援军赶来还未可知,所以拼他一拼又能如何?”
其实,太史慈能否击败管亥对我来说也是个未知数。毕竟史书上没写太史慈和管亥打架的事,所以请刘备来解北海之围是最稳妥之计。但若是太史慈去平原请的是“真刘备”,我必然会依了历史的走向。然而,此时平原的刘备却是假的,其身边已有关羽张飞之助,更兼徐庶之辅,若是再被刘备留下太史慈,不说使刘备如虎添翼,倒是使还未立足江东的“小霸王”(孙策)失却左膀右臂!为此,我纵然拼得太史慈一死,也决不能便宜了李伦。
再说,我也绝对不会让太史慈有半点损伤!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