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低调回城(2/2)
诸葛亮转脸看了看我,说道:“准确的说,我是不想成兄你死而复生!”
这句话,我有点没理解过来,呆呆的看着诸葛亮。诸葛亮没有立刻解答我胸中的疑问,而是岔开话题道:“成兄,刚才的那个守门军官该赏,也该罚!”
我见诸葛亮顾左右而言他,便也无奈的接着他的话头问道:“怎么讲?”
诸葛亮淡淡的说道:“赏的是他遵守军纪,未曾收得我的银两;罚则罚他虽然进行了盘查,但却将你陈仓侯这条大鱼,轻易的放进了城中!”
我闻言,呵呵一笑,说道:“这还不是贤弟你伪装的好吗?”
诸葛亮闻言,不无得意的一笑。
说话间,我们便已到了天水太守府的后门。其实说句实话,回自己家还要“走后门”,我还真是挺佩服诸葛亮的,“太他妈有才了”!
因为我为官的原则是一切从简,所以太守府里的下人极少,只是够用的程度。为此,太守府的后门不曾有门人把守,一直都是锁着的。
当然,天水在我的治理下,治安相当的好,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不算太夸张。所以,我们家的后门不设防,也是很正常的!
三米多高的院墙,甘宁没怎么费事,便即窜上去了。继而跳进府中,用拐子枪把门锁别掉,将门从里面打开。
我从驴车里跳将下来,和诸葛亮赵云像贼一样,迅速的闪身进了太守府,不像回家,倒像小偷入户。
赵云赞“高来高去”“撬门别锁”的“好手”甘宁道:“好俊的功夫!”
诸葛亮也心道,“成兄身边有这样的一个江湖之人,以后很多事情都好办了!”。
(听了赵云的称赞,和诸葛亮的心声,我表示“鸭梨山大”,难道我堂堂的陈仓侯王成要开“小偷公司”吗?)
到得府院之内,我算是回到家了。四人之中,只有我是熟门熟路。所以便由我尽了地主之仪,引着诸葛亮赵云甘宁三位新至天水的“贵客”前行。
因为还不到睡觉的时间,我想陈宫必然还在处理政务,所以便即带着诸葛亮赵云甘宁往天水大堂而来。
因为我府内的下人确实少的可怜,所以一路上没有碰到任何人,便即到了天水大堂之外。
五月的天气已然有些燥热,为了通风,大堂的门没有关,我和诸葛亮赵云甘宁迈步直接进了大堂。
我果然没有猜错,陈宫还在办公,薛兰姜?也在。
说到这里,我要做一点补充说明。因为天水太守府比之我的安西将军府要小的多,所以众将不能再像京中一样,都住在一起,只住了一部分人。
吕布张辽李封住在府里,是因为我一个义妹(貂蝉)两个干妹妹(董丹凝董霜凝)都分别是他们的夫人;陈宫薛兰是因为一个总务,一个军需,职责相对重要,所以才安排住在我的身旁,早晚听用;唯一有点例外的便是姜?,因为原天水太守在时,天水主薄姜?就住在太守府里。而今换了我做太守,就把人家“姜主薄”赶出去,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姜?还住在太守府里;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在府外另设了宅邸。
当然,住在府里的这部分人与我的关系并不一定就“近”多少。因为我这个人最讨厌别人分什么“亲疏贵贱”,所以自然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搞什么“亲信不亲信的”。
如果天水太守府够大,抑或我喜欢劳民伤财、大兴土木的话,我倒是主张大家都住在一起,方便办公不说,下了班还热闹。不说凑人打麻将绝对不会“三缺一”,就是组织“蹴鞠”比赛,“人源”也是绰绰有余的。
当陈宫薛兰姜?发觉有人进来,往门口望去,看到竟是我时,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下意识的都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纷纷起身离座,上前迎我。
整整一年半都没有见到我的陈宫薛兰姜?三人,来至我的面前齐齐跪倒,向我施以全礼,我慌忙搀扶他们起身之后,陈宫叹道:“主公,您可回来了!”
看着本就显老的陈宫经过一年半的辛劳困苦,已然老得不像样子,我有些心痛的握住陈宫的双手,望着他两鬓的斑白,媚俗的说道:“公台,辛苦你了!”
此言一出,陈宫便即老泪纵横,我慌忙扶陈宫坐下。而后,教其余众人也都坐下。并把初次见面的诸葛亮赵云甘宁和陈宫薛兰姜?,做了相互介绍。
介绍完毕,陈宫心情平复下来。薛兰不无好奇的问道:“主公,怎么你们回来,既不叫守城的军兵来府里通报,也不叫府门的执事进来通禀一声,我们也好出去迎接你们啊!”
我闻问,看了看诸葛亮,说道:“其实我们下午便即到了天水,只是孔明贤弟不想我回天水的消息为外人知道。所以才将我扮成了病危之人,趁着夜色,赶着驴车,把我偷运进城来的。而且我们也没走太守府前门,而是从后门偷偷进来的,驴车现在还在后门停着呢!”
薛兰姜?闻言,同我赵云甘宁一样,不知道诸葛亮在搞什么名堂。而陈宫闻言,仔细的瞧了瞧前者被王楷形容的神乎其神的诸葛亮,似是猜到了一些什么,不由得对诸葛亮更加的刮目相看起来。
正在此时,堂外突然有门上的小厮求见,说是有事需要通禀。诸葛亮见有人来了,慌忙拽着我赵云甘宁到大堂的屏风后面躲了起来。见我们躲好,陈宫便叫小厮进来报事。
小厮报说,南门的守将有事想要求见陈宫,已然侯在门外。众人闻言,都不解南门守将此行何意。
诸葛亮闻言,倒是心说,“我正愁下一步的计划,教谁去与甘宁一起完成呢?没想到这个南门守将倒是个堪用之人,但不知此人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