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大明残云 > 第一百九十四章 细说土地(一)

第一百九十四章 细说土地(一)(2/2)

目录
好书推荐: 斯巴达克斯传奇 超级网管 我在国外的打拼生涯 三国点将录 穿越火影之波风鸣人传 1884年改变的历史 将神 战争之王者降临 重生之无懈可击 道上王

腾冲卫指挥使司,议事厅,众人开始按官位依次入座。

“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为我们腾冲卫的下一步发展,做出些目标性的东西。这些天来,我四处走访,看到,也听到了很多的东西,结合这些,我想进行一些调整。当然,我也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和意见。”段鹏在这种场合的说话,已经越来越官场化了。“目前我们腾冲卫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像兵源问题,粮草问题,财力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个大的发展才行,否则的话,我们实在难以面对今后局势变化的。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就想先烧这么一把火吧。好了,下面先请段兴来讲讲这火该怎样个烧法吧。”

说完之后,议事厅里鸦雀无声,除了一些参与了此事的制订之人,大部分的军官都不知道,这火将烧向何方。但对这些人来说,倒也并不在意,只要听令跟着做就是,自己不就是这么升上来的吗?

“咳咳。”段兴清咳了两句后,看了大家一眼,这才大声地开口说道:“正如指挥使大人所言,我们卫里存在着太多问题了,积重难返,所以,我们就需要像打仗一样,先寻找到一个突破口,这样以点带面,来形成整个面貌的变迁,而这个突破口,就是土地!”

“土地?”有些不知情的军官有些惊呼,但也仅仅是吃惊罢了,对他们来说,多数都是从腾冲卫外面来的,而且穷人占多数,这卫里的政策,几乎跟他们自身没有太大关联的。

“不错,就是土地!我们腾冲卫,主要是以军屯形式存在的,而这些年来,军屯里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给予我们最大支撑的兵源问题,就困搅着我们了。现在我们在多处地方均保有驻军,没人,怎么来“驻”呢?”段兴如此说道。

而此时的段鹏,则处于了思路的调整当中。

云南军屯始于洪武十五年,为解决军队的粮草问题,下令驻军开始就地军屯,而在十九年,西平侯沐英更是上奏建议,“云南土地甚广,而荒芜居多,宜置屯,令军士开耕以备储。”此举获得了朱元璋的批准和奖励。谕户部臣说:“屯田之政,可以纾民力,足兵食,边防之计,莫善于此。赵充国始屯金城,而储蓄充实,汶享其利,后之有天下者,亦莫能废,英之是谋,可谓尽心,有志古人,宜如所言。然边地久荒,榛莽蔽翳,用力实难,宜缓其岁输之粟,使彼乐于耕作,数年之后,征之可也。”在朝廷的提倡与鼓励和在沐英的总结与推广下,屯田成为云南驻军的一项制度,并以此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准则,所谓“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就是这般。

至洪武二十五年,云南各卫“垦田至百余万亩”,基本上已全面实行屯田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军屯于初期,在巩固边防解决粮饷方面,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减少了朝廷的开支,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存在着致命缺陷的。

第一,这种军屯制,是需要把军官和军士们,子子孙孙的“固化”在这块土地上的。可想而知,在早期的时候,朝廷可以用“强制”的方式,逼迫将士们军屯;或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诱导来刺激军士们投身进来。平心而论,在短期之内,这种“精神激励”的确是有效的,但长期呢?军屯将士的后代是不可能铁板一块的,譬如正丁在卫所服役,而余丁经商或务农进行贴补,一旦正丁伤病,那些余丁就未必肯再服役的了。如此一来,军屯里的军士们也就连年的减少。到明中叶时期,很多卫所编制有五千六百户,实际只有一、两千军户,受过战乱的卫所,有的仅有几百户。戚继光到福建抗击倭寇时,有一个卫,总共才找出一百多老弱残兵。

第二,赋税问题。与民田赋税相比,军屯里的军户所上交的,是要少于民田赋税的,因为军户是以服役为代价补偿的,“有斯田服斯役”,耕种军田即服军役,耕种民田服民役,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朝廷,出现着这种两种不同方式,那么一些“机敏”之人就会利用这些个空挡,进行一些个人的私利行为。譬如,“军丁逃籍”导致“军田没人种”,然后“招徕流亡民户屯种”,这样也就导致了一些军田变成了“招徕流民来屯”等等。

第三,军田的效率。与民田相比,军田是属于朝廷的,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占有的,而各卫所里的大人们,就像段鹏前世里的“国有资产”管理人一般,投机取巧的方法多的是,像私役属下军户等等,算是屡见不鲜的了。

目录
新书推荐: 世界之主,从道童开始 肝成武圣! 深渊入侵:文明守望者 从炼器开始在斗破修仙 长生从先天蕴骨功开始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狗头人的巫师日志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鲸落封神 爱徒云韵被逼婚?我杀神归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