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宗师(2/2)
大汉有几位宗师?
知名者如大剑师王越,豪气天生,天赋卓然。18岁,适逢羌乱,单剑匹马入贺兰山,取羌人领级而归,无敢拦着。今在洛阳开英雄楼,坐馆授徒,无出其右者,传闻为皇家所聘为剑师;
枪神童渊(取材评书三国),据闻为东海蓬莱枪神传人,喜隐于山野感悟天地自然之秘,自成名后多不见于人间;
刀尊宋朝(更无稽了……不知道哪里传来的,此处拿来凑数),多出没于江左,亦广有声名却不常现于人间。至于民间隐士宗师,时人谓莫须有也。
而自己,小时极幸运得一神秘传承,虽不敢言出处,却也靠自己出类拔萃的天赋,勤修苦练冬夏不断,又多少次沙场搏命,于那生死一瞬间感悟功法,方才在数年前机缘巧合得以突破,成为大汉已知第四位宗师!
宗师啊!何况自己还这么年轻!而目前已经隐隐感觉,第二层次的突破或已不远……
已以往自己半隐半现的实力就已让大人极为看重,大人无子,听闻大人欲收己为义子……哼哼,呵呵……
而现在,眼前竟出现一位比自己还年轻!而且未显现于民间的!自己看不出深浅、层次的!宗师!比自己还强?!难道我在做梦?!!
怎么可能!
他自不知吕飞他们吸收了时空掌控者遍寻不获的宇宙最后一团混沌能量。
混沌诞生于原始,囊括宇宙一切规则,故而时空掌控者在吕飞他们身体崩毁重组的刹那,便已承认机缘凑巧遇到混沌的吕飞他们为他将来的伙伴和助手――直到他们成长到一定高度,这才有了度假般三国之旅。
而以混沌能量之晦涩、神秘、未知、无限可能的特性,这汉子当然看不出了,就算泽旺族中极具慧心的“许”也看不出,反把能量改造后的他们视为“天命者”。
缓缓站起身来,盯着风道:“先天几层?地元?中元?或者……天元?”说到后来,语声都颤抖了,显见极为激动。
风脚步微微一滞,随即便明白了。
从墨武的说明到后来与诸生们的闲谈,吕飞他们明白了与后世不同的力量层次划分法――恩,后世也不大讲究这个,没现在的环境啊。
依吕飞他们讨论后,沉迷小说、的风的看法就是――
传说中开天后是先天灵气,不用修炼都是先天之境;
炎黄初祖时就是后天了,但质量还行,努力修炼还是能和赤松子、黄帝他们一样成仙了道;
再接着现在就是“低魔时代”,天地元气质量大减,成个先天都不容易;
宋元时期就是“末法时代”,靠着后天修炼的后天真气还能来个飞檐走壁;
而他们来的时代就是“绝法时代”,到处是毒气、污染,少数天资卓绝如老大、次如自己等还能靠在山灵水秀之地辅之以药物勤加修炼,能够有“气感”,其他一切白搭,科学昌明,修炼者的地狱。
回归正题――炼精化气,因修炼者基数很大,世人了解还算深刻。而先天境界,炼气化神,大汉才有几个宗师啊!语焉不详,大致的分野就是四个层次――
地元境:进入先天,身体已经淬化为先天之体,气可于体外攻击、防御――但这只是先天初步,就算天地元气源源补充,激烈的争斗中,你又能几次?
说不得要在身体里建立能量核心,就是所谓“气海”,选在脐下三分下丹田,因其最近于地,易于补地气及山川草木灵气也,故而得名“地元”。
尽力集气、压缩于下丹田,且在一定程度时推动其形成自主旋转之气旋。气旋成,外气集无可集时,地元境圆满,此时真正是战斗中不虞气劲之有乏。
中元境:**正中凹陷处,所谓檀中,上下交汇之地,中丹田也。
地元圆满,提气上行,小心突破至檀中――气少则无力突破,气足则危险。沿途中,心肺重地,经络众多,稍有不慎,便是呕血重伤,运气不济触伤经络,岔气的话,小则退步,大则散功亡身――极其艰难。
等到气之种子成功到达檀中,那就基本成功,以后不断由下丹田引气上填,直到中丹田气旋成,则中元大成,可以自主引外气加上下丹田之输入,直至圆满。
中元成就不仅是两个储水池,还意味着两个动机,更进一步洗炼脏腑,坚固根本,而这是炼精化气时怎么锻炼也炼不好的。
天元境:天元,又称紫府,识海。中元突破天元更为困难,就因为头为六阳魁,百脉之汇。不小心的话,恩,你还活着――但是实际上已经死了。
艰难自不必说,一旦成就,精神饱满,不动而自威,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内视,自查己身,还可以谨守元识,外界一切皆不惑于身。从此后,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走火入魔?与我何干?
化神境:其实是天元的进一步的升华。
三元立,内外合,无时无刻不与天地沟通,融于天地又独立于天地,时机至,便可“虚室生白”,也做“虚室生明”。
虚室,即无,空洞,混沌;明,即慧。就是无中生有大智慧。
后世所谓阿赖耶识,明空见性,亦即道家“元神”。
后世也有所谓“基因密码”就存在脑部松果体,一旦解开,则人人可成神成仙,或许吧……
成就此境,神识更可外放,周身一切,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