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三国点将录 > 第三十章 夜宴

第三十章 夜宴(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火影之波风鸣人传 1884年改变的历史 将神 战争之王者降临 重生之无懈可击 道上王 大仙王 灵境馆 前夫赖上门:总裁的二嫁妻 高干儿媳挥别豪门:弃妇重生路

离晚上篝火夜宴还早,足够安排了。

便有风雷集中起司马赠送的侍女仆从,开始了临时集训——加入新瓷器、玻璃器的使用,摆放位置、顺序、仪态等,司马先生原本打下的家教不错,这些人很快便做的像模像样了,于是便一次次地排演,力求做到自然从容,美观大方。

然后便是叹息现在几年跋涉从人亡尽,什么都缺,连歌姬舞姬都没有。

诸生们面面相觑,暗暗感叹——这便是钟鸣鼎食之家啊,食要鼎器精洁,还必有丝竹钟磬之悦耳相随。这年头,能有完备的歌舞伎班子的,必是不得了的大贵族——寻常人养不起啊!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古时出征之前要祭礼,要歌舞,特殊的节日,要祭祀,还要歌舞。这歌舞,全部都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中。所以君王表示对宠臣的欣赏,往往便是赏赐一小批歌舞伎和礼器,然后这位宠臣此后便可称为“钟鸣鼎食之家”,备受仰慕;所以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时,大诸侯欣赏歌舞时,不够资格的全都要“急趋”以避。

说养不起,消耗的当然不只是些饮食。

据闻“仓颉造字而鬼神哭”,何也?这是人类脱鬼神掌控自己命运的开始!为什么最早出现的甲骨文?因为是人类人文初始,部落精神领袖的祭祀们与神沟通烧龟壳骨片形成的裂纹被记录收藏!文字就代表着神秘、天意。

家养歌舞姬,必有教习,精熟各种乐章舞蹈,知舞勺、舞象、舞大夏,通“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甚至能自编新曲新舞;然后歌舞伎也必粗通文墨识文断字,不说通以经典,起码能看懂乐谱吧(至于说不看乐谱便能学会演奏的天才……要知道古时大型歌舞都是好长的,半个小时都随便,可不是现在几分钟的流行歌曲,或者古典乐交响乐能比拟吧)

在这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找齐这些人,谈何容易!至于要找大猫小猫三两只……草台班子,放在家中自赏吧,不要拿出去。

然后是乐章,孔子原先是作有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后乐经散失只存一章合于礼经,称为儒家五经。现存乐章多有不全且稀少,能自编乐又能被人认可的奇才何其少也!至于吕飞在泽旺那里的流行歌曲,只可在草原这里选那些深切生活的歌曲,其他的情啊爱的,在汉地不免是些粗俗的淫词小调,也不符合端庄古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欣赏标准。

且乐器不可自得,必有音律齐整,否则拿出来给人听出你都荒腔走板了,那就更丢人了。那么怎么齐整?还不得从那些大贵族世家中寻求——人家为什么要给你?

什么都要传承啊。

现在的限制放得很开了,多有二千石以上世家凑集歌舞伎,大多自娱自乐,或者招待极相熟朋友或者下属,宴请大贵族的话,一般是不敢拿出来的——怕丢人啊。

说起来,很多府上的乐舞歌姬都是不正规的。

诸生们自然不会放过旁听的机会,这本来就是他们追随的福利——急忙叫起侍女随从们来围观。

吕飞他们倒不是一味地讲排场,比傲慢……没办法,这时的风气和大环境便是以上临下。

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一点基础,只有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虚构的家族,把手中掌握的一点点资本利用到最大,要不然,凭什么让这些传延许久、多有族人仕官的世家大族敬服,凭什么压服向来只认拳头大小的粗蛮胡虏?

太阳渐渐落山,阿里部的人自得到命令便开始忙活,此时事前准备已经差不多了,而几个柴堆已经能够摞得老高。

不要以为普通牧民们便能经常可以放开肚子吃肉,这时代的生产力可没有后世那么达。因为食谱多样性的自然需求,虽然是逐水草迁移,在大致的确定地点还是会种一些粮食、调味品或者蔬菜,当然,草原上草可以长得很茂盛,但对粮食作物来说,就显得很贫瘠了,所以还有条途径,就是行商们的交换——以马匹牲畜皮革交换汉地的铁器粮食布匹食盐……当然,还少不了最不花本钱的买卖——劫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世界之主,从道童开始 肝成武圣! 深渊入侵:文明守望者 从炼器开始在斗破修仙 长生从先天蕴骨功开始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狗头人的巫师日志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鲸落封神 爱徒云韵被逼婚?我杀神归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