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镰仓武士(3)(1/2)
“松浦三郎敢于挑战不可一世的元寇,证明元寇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并非不可战胜。元寇只是一群放冷箭的懦夫罢了,他们不敢接受松浦三郎的单挑,可见他们是一群以众凌弱的强盗而已,根本不算什么英雄豪杰,有本事单枪匹马跟我们松浦三郎前辈一对一决死生啊!他们敢吗?不敢,一帮狗熊。呵呵!松浦三郎尽管万箭穿身而死,但杀身战仁,死得很值得啊!
“为了抢回松浦三郎的尸体,或说替英雄报仇。松浦二郎带着他的郎党,冒着如瓢泼的大雨般的箭矢朝敌阵动冲击。松浦二郎与他兄弟一样拥有不服输的牛脾气,骂着粗口杀向元寇,‘姥姥的鞑子,看你厉害,还是我凶猛。’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把手一挥,‘兄弟们跟我来,冲!’前赴后继,百折不回。镰仓武士人数虽少,但人人不畏刀斧,争相向前,都抱着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斗意很强。镰仓武士是真正讲究单兵作战能力的部队,很少以大规模军团的形态出击。他们通常五十人为一组,尤其在夜间突击敌阵的时候非常有效。他们剑术高,持续战力很强,往往能在战场上以小股部队拖住敌人主力部队,让自家军团赢得先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位镰仓武士都是使用双小太刀的高手。(小太刀是一种腰刀,很短,剑刃比较宽,极锋利。)
“此战中,镰仓幕的府军队不仅仅是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在武器装备上也与元寇有差距。但我们的镰仓武士不缺勇气,仍然士气高昂,他们都有一个强烈的希望,幻想通过一骑讨的方式建立不世功勋。于是,单枪匹马跑到蒙古军驻地外面挑战的人层出不穷,尽管元寇们还是一如既往从营中射出的如雨般的箭矢或者铁炮回答镰仓武士,可镰仓武士从未因此胆怯避让,后退半步。
“九州太宰府前线指挥官景资在海滨集结部队,开始反击,由于各路援兵还在途中,景资只得孤军奋战。此时忻都的蒙古兵已经被松浦一郎率领一百郎党中心开花分割开来,其时一个参战的当地小土豪白子通泰正好赶上这一大好形势,率部一百余骑投入了抗击蒙古军的战斗。在战斗中,蒙古军射出密集的箭雨,许多打头阵的镰仓武士都被射成刺猬。幸好白子通泰擅于变通,在后边摆了个鱼鳞阵,一排一排的用弓箭跟蒙古军对射。这种鱼鳞阵是镰仓武士特有的阵法,是后来的鱼鳞阵的雏形。有了鱼鳞阵和弓箭手的支援,冲在前头的镰仓武士渐渐出威力,无不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疯狂斩杀元寇。
“这是镰仓武士最长的一天,他们抵抗到最后一刻。随着元军后续部队的上岸,近千余名镰仓武士几乎全员玉碎,战死疆场。太宰景高无望地退入城中切腹自杀,松浦二郎百人斩后也倒在元寇们的弓箭下。松浦一郎受命保护景资将军,且战且退,最后仅有他和景资突出重围。这一战,镰仓武士固然是伤亡惨重,而元军也被镰仓武士打得又惊又怕,他们心里不免嘀咕‘这是什么样的敌人,怎么这样可怕啊!’
“松浦一郎是暂时撤退,而不是逃跑。随着幕府和六波罗先后布了九州、西国御家人和地头的“动员令”,诸国御家人、地头便带着自己的郎党、马匹和武器,从各自的领地出,远远近近陆陆续续前往太宰府集合。此时,筑后国千年川洪水爆,隔断了萨摩、大隅、丰后和肥后的援军,多亏筑后豪族神代良忠冒险在川上搭起浮桥,援军才得以通过。半个日本的武士精英渐渐集结在九州前线一带。
“大部分的御家人是充满参战的热情的。许多人不惜借贷,甚至卖掉田产,来凑齐出阵的费用。大家前后接踵而来的目标,就是想在博多湾阻挡蒙古兵上岸,把他们赶回大海中喂王八去,当然若能砍下几个敌人的脑袋,获得军功恩赏便更好了。松浦一郎很快就召集组建一支五十人的敢死队,每天晚上对元寇实行骚扰战、游击战、突袭战。这支镰仓武士团神出鬼没——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猛烈如火,不动如山!专门狩猎元寇将领的人头,打得蒙古人昏头转向,闻风丧胆,晚上也不敢再在岸上逗留,只能龟缩在船上。
“元寇有一支部队装备铁炮,这是一种叫做震天雷的武器,威力很大,足以轰塌城墙。虽然当时铁炮的准确性非常的差,经常打高打远打歪,而且装填火药的时间间隔也是非常的长,但是其作为一种威慑力量,还是让镰仓武士感到极大的威胁。想一想,在一声巨响之后,几名武士瞬间飞到空中,跌落下来时血肉模糊,其情景在当时的人看来肯定非常的可怕。松浦一郎和他的部下在夜袭战中大显神威,找到元寇装载火药的船只,点了一把火,当场炸掉蒙古人几条装满弓箭、黑火药和粮草的货船。这一下,元寇的战略物资损失惨重。他们在陆上抢不到东西,从中土带来的物资也有限,补给不足,元寇的战斗力因此大打折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