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凤仪献计(2/2)
这个消息传开,众假倭造反的决心更是坚决,人人都抱宁死不降的想法,发誓与大明官府死战到底。
王忬又向诸将请教平倭计策,却见俞大猷背后走出一个青年书生,跪禀道:“生员徐凤仪欲献一策,未知诸位大人肯容纳否?”
王忬问左右道:“他是什么野人呀?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议论军机大事的场合?”无论古今,军机重地,闲人一律免进。无论是出于军事情报保密也好,还是机要人员生命安全也好,防范间谍渗透破坏,军部总是处于戒备状态,严防无相干的人参议军机。故王忬对徐凤仪这个不是体制内的陌生人出现他面前感到无比惊奇与诧异。心想:“你们这些人怎么搞的?竟然还把闲人放入军机重地,找死不成?”
俞大猷慌忙上前打躬作揖道:“他是浙江省忠义民兵头领刘云峰的徒弟,系徽州绩溪县秀才,名唤徐凤仪。据本将观察所知,徐生员忠勇爱国,体恤民生,是个可靠的实在人。他对抗倭战事有独到见解,每与本将议及前线事务,痛陈时弊,见解非常精譬,深为俞某折服。王大人也不妨与他磋商一下军事,或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王忬忍住怒火道:“我辈朝廷大臣,尚不敢轻言如何抗倭,他是什么人,擅敢议及军机重事?真是少年轻狂,鲁莽无知,自以为是,简直是藐视我大明朝廷无人?”
胡宗宪听俞大猷说徐凤仪是徽州绩溪县秀才,那样徐凤仪就是他的老乡亲了。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面对老乡亲被上司刁难,他没理由不出头帮徐凤仪解围?于是他也出来向王忬求情道:“用人之际,智谋为先,王大人不必计较他功名大小,有无名份,即使此时他是个白丁,若有高见,亦可参议军机。”说罢,笑向徐凤仪道:“你莫害怕,有何高见,只管向王大人尽情说;就是说得不对,我们不听你的话就罢了,应该没有什么妨碍!”
徐凤仪得到胡宗宪的鼓励,大着胆向王忬叩头禀道:“晚生曾听说王大人有断贼人财路的计较,深为王大人精譬高见所折服。”徐凤仪虽然不算是人情练达之辈,但他在陈述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没忘记拍一拍王忬的马屁,给他戴一顶高帽子。这样一来,他的见解被王忬接受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果不其然,王忬听了他的恭维话,就欣然地拈须一笑,颇有一点得色自负之意,就再没有表示出禁止徐凤仪发言说话的意见了。
“据我所知,现在金尼四面连营,列于台州城外;第一营是为山童;第二营是为江头羽根;第三营是为小白成;第四营是为九州五狂;四营互相呼应,使我军顾忌甚多,不能放手攻城;金尼又于东南西北四个城头,排开四路人马,是为军师卜老实、徐海部属龙白神奈、麻叶九怨部属河内千里与陈东部属黑田阳平等几个倭酋,约有三、四千贼众据守台州。倭寇目前声势甚是猖獗,传言早晚去攻打杭州哩。
“金尼摆在北门外人马倍多,有千余人,真倭、假倭各占半数。依凤仪下情猜度,金尼此防并非是全为防备官兵,实为接应投奔他们的无知蚁民也。贼四面连营将近八座,眼下虽然称不上人多势众,但都是精锐之卒,非我大明一般官兵所力敌也。若假以时日,让她吸收蚁民,壮大声势,日后恐更难应付了。现在,王大人理应封锁金尼通我内陆的道路,禁止一切难民以及行商坐贾接近台州城。台州城虽为贼据,镇守者金尼毕竞竟是个女流,亲善有余,威武不足,也非大将之才,可使一将跟她打消耗战就可以了。所谓慈不掌兵,象金尼这样心慈手软的女流,她迟早忍受不住残酷无情的杀戮,最后可能选择一走了之。
“凤仪访得台州城外一百里内有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四个重镇,都是行商坐贾富集之地,这些人一旦附会贼势,这场官匪恶仗就更难打下去了,故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四个重镇,城内必须要有强兵猛将保守,约束行商坐贾外出,王大人宜速选择四个得力将领,带领水陆人马,绕道到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城,出榜安民,禁止商民与倭贼呼应;如果让倭贼抢着先机,与此四城蚁民取得联系,壮大贼势,则我军危贻,势必人心惶惶,战守皆不能尽力。
“故凤仪建议王大人,在未攻台州城之前,必须先遣四将,引兵攻打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城,弱贼人之羽翼和依附。下此四城之后,再命一大将统率大兵直驱台州,只攻其北面一营则可,其他三面却断断不可全攻。佯为攻打之势,使彼不暇救应诸路。或攻西北,或攻西南,只攻一营,一营破,则七营定必牵动。贼既无外援,陆上四面援绝,其势不能与我军打持久战,其势必散,败走海外无疑。如此,我军可不战自胜!庸愚之见,未知王大人以为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