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缉毒战争(四)(1/2)
很快敌人**的大规模进攻开始了,黑压压的一片士兵,云海波估计应该有4、5百人在对己方的阵地进行进攻。
云海波记得电影中,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波战斗中可是使用了5门大炮的。于是赶紧把奇兵派了出去,驾驶着武装直升机,目标是前方敌军后面的炮兵。虽然奇兵也抓紧时间突击教会了几个人驾驶直升机,但是目前还难以发挥直升机的实力。
“坦克,都上坦克”随着云海波一声令下,谷子地等人惊奇的发现,由8连负责的阵地上面居然一下子出现了8辆没见过的坦克。
排成一排的t72坦克刚一出现就开始对敌军开火,说实话,几百名敌人对于经历过生化危机极限挑战的云海波以及经受过真正的战争考验的特种兵们来说,还真是无法紧张起来。
大量的精良装备使得原电影中那种惨烈的景象一直没有出现,两辆m4小坦克刚出现就被“试验”反坦克火箭的奇兵用直升机给打报销了。
一直到圆满完成集结号这部影片的全部剧情之后,包括云海波在内的全部队员们还在为如此轻松而觉得有些不适应。
和之前看电影集结号的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比起来,亲身参与的过程和结果实在是太平淡了。要怨也只能怨“**”为什么只派出那么点人来攻击阵地。
不过这样一来,云海波等于是完全没有体会到集结号中反映的精神气节,对于那些抗战时期的英雄们,手里只持有落后武器,却把拥有先进的美**备、英**备的国民党王牌军打得落花流水,使用相对落后的武器,缺乏作战经验却可以在朝鲜战场打退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这些都说明了一件事,有了信仰和目标的战士才是可以创造出奇迹的人。
在战后总结会上,很多人都对集结号这部电影前后给人感觉差距太大而表示了怀疑。
看电影的时候感觉电影中的很多场面还是蛮震撼的,无论是面对十几倍于己方的敌人,或者是无法用几个大桶做的简易炸药包抛射装置可以比拟的真正火炮,最后还有坦克对阵地发起了可以说是让人感到绝望的进攻。
结果甫一交手才发现,面对数百名在炮火掩护下的**的强攻过程中,云海波等人手里的武器火力还没全部放开就已经扫平了所有来犯之敌。
这让之前老狗反复做的心理工作全部打了水漂,为了让队员们适应不穿防弹衣时增加更多的警惕心理,培养面对死亡时的第六感本能反应,老狗可是提议找自愿者尝试一下在虚拟场景中体会死亡滋味的。
结果一个报名的都没有。
事已至此,老狗也不想在大家的心里留下一个小题大做的印象。
“现在我请大家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残尸在云海波的示意下用打出一组数据让所有人都看清楚。
“这是M4坦克,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之一,总生产量达到了49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导演没有找到m4坦克,所以用m3坦克修改成m4的样子拍摄,但是我们之前遇到的坦克无论是外形还是火力都和m4坦克对外公开的数据基本相符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m4坦克的一些性能和火力等数据。”
等大家看完数据后残尸说:“谢尔曼坦克其十分突出的缺点是:一、火力不足以对抗德、苏军新式坦克。二、汽油为动力的发动机被命中后极易起火燃烧。三、车体高大,增加了中弹的面积。”
“现在大家已经都知道了我们之前所轻松打掉的2辆坦克的性能了,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我方使用的t72坦克。”猎犬有打出一组数据来。
“首先,t72的问世是在70年代,采用时已经是1978年了,整整比m4晚了三十多年,无论从火力还是防护上完全不是一个时期的产物,可以说一对一赢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对方的75mm炮弹根本打不穿t72坦克的装甲,而我们使用的坦克的125mm滑膛炮,只要一炮就能把m4击毁。我们赢就赢在武器装备要比对方先进了整整一个时代。”
“更何况,敌人的火炮还没开炮就遇到了我方的直升机的猛烈攻击,所有火炮只有2门打出了1轮炮弹,随后就被空地火箭弹完全击毁了。所以我不认为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好骄傲的。”猎犬说完坐下了。
“好了,我总结一下。”云海波终于开口了。
“这次战斗由于敌我双方在装备上和人员素质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获得胜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分析自身暴露出的一些缺点,不断寻找不足之处提高自己。虽然我不希望最终把这个过程流于形式,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所获得胜利的基础是装备优于敌人,人员素质实力都强于敌人,所以我们以后也要继续保持这种优势,时刻保持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另外这次是直升机的首次正式参战,效果很好,现在我宣布奇兵提升一级军衔,成为高级士官。”
奇兵站起来向着云海波敬了一个礼后坐下。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努力,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云海波说完宣布散会,唯独留下了钱奴自己。
“在西部那边考察进行得怎么样了?这次第二批的缉毒犬只分给那边20只,那边对此有什么意见没有?”云海波还没等钱奴开口就抛出一连串的问题。
“头儿,这次的20只缉毒犬都被我调到了甘肃的三甲集,近几年来,这里一些大的毒枭和贩毒网络已被打掉,但毒情仍很复杂。如今的贩毒活动更为隐蔽,走私贩运大宗毒品的案件时有发生,而毒品消费市场则转以零包贩卖为主。如果是外人,在三甲集一眼就被认出了,根本打不进去。”钱奴开始述说起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
三甲集地处交通要道,从已经侦破的大量涉毒案件来看,中缅边境的毒品有相当一部分从云南经过这里转运。
同时,三甲集是个旱码头,人员背景复杂,车辆流动、人员流动数量非常大。
三甲集现有流动人口000多人,其中重点人口100人,每逢集日,车流量高达000多辆,人流近5万多人。本地贩毒多以家庭为主要形式,也就更为隐蔽和难以清查。
“有了这20只缉毒犬的帮助,一周的时间内我们就破获了近百起携带贩运毒品的案件,抓获毒贩四百多人,缴获毒品2吨多,但是三甲集毒品地下销售网络仍然没有被彻底摧毁。”
钱奴把收到的最新情报告诉给云海波,在剩余的160只缉毒犬的帮助下,最近,在东南部地区破获的多起贩卖“公斤级”毒品的案件,都与临夏籍毒贩有关。据说这些贩毒的特大案件,凡是那姓马的大毒枭,十有**是临夏人。当年曾制造全国最大贩毒案的年轻女毒枭马秀琴,也是临夏东乡人。
马秀琴所参与的是一个以甘肃临夏东乡籍人员组成的特大贩毒团伙。其成员遍及甘肃、云南、新疆等地。他们先从云南购进高纯度的毒品,运到临夏境内进行二次加工,然后贩运到东部的发达城市。团伙的主要成员坐守兰州、临夏遥控指挥。这是一个有组织、家族式的贩毒团伙,被称为临夏的一个毒瘤。
临夏当地流传着“下云南上前线(东部),一来一去几十万,杀了脑袋也情愿”的说法,是这种家族性贩毒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目前,三甲集仍然是临夏缉毒的主战场。
警方除了精心布置,在这座古镇的各个主要出入口都布置了大量的警力和缉毒犬,使得所有过境的毒品和毒贩都难逃法网的同时。从意识形态入手,在当地召开了多场千人控诉毒品大会,由当地各界包括吸贩毒人员代表从不同侧面向控诉毒品之害,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呼吁大家远离毒品,不贩毒、不吸毒、不涉毒,并主动参与反毒斗争。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这个“毒品镇”变成“无毒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