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谎言与欺骗(4)(1/2)
5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德国海陆空三军最高指挥们再次齐聚一堂。副元首提出的《鹰与海狮》计划最终在一片赞同声中顺利通过。这个看似疯狂的计划在经过各部门仔细推敲后一致认为成功的可能性远比表面上看来多的多。
只是不知道当他们知道海军只有500多艘登陆艇后是否还会是现在这么一副兴奋的表情。
话说回来,这个计划能顺利通过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没有提出丝毫反对意见。既然计划中的主角都没有任何异议,其余各陪衬当然也乐于为副元首做个顺水人情。
会议上最繁忙的当属代理空军总司令米尔希。
“鹰与海狮”。没有“鹰”,“海狮”什么也不是。米尔希指挥的空军是整个影子计划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他肩负着吸引与消灭英伦三岛上空有生力量的任务。米尔希与众空军参谋们策划了一连串吸引英国空军的计划。
只是有任海济的命令在前:德国空军绝不允许飞至英国国土上空与对方交战。这使得米尔希一干人等在计划制定上束手束脚。米尔希本人倒是很希望能用大量轰炸机编队直接轰炸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型城市。通过毁灭性的轰炸从根本上瓦解英国人的抵抗决心。在米尔希看来,一旦英国人遭到大规模轰炸,即便英国政府仍想战斗。遭到轰炸,失去信心的英国民众也会向政府施压要求停战。一想到能光靠自己指挥的空军便能迫使英国投降,如此大的功绩让米尔希兴奋不已。他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副元首严禁空军飞抵英国国土上空。
于是空军的计划只能围绕着:通过轰炸英国沿海峡处各重要机场,城市与雷达站。迫使英军战斗机起飞,至海峡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这一点进行。尽可能提前进行空中决战,在“海狮”行动开始完全前夺取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制空权。
米尔希的计划在任海济眼中一文不值。或者说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你把人家英国人当傻瓜吗?
还是因为你自己是傻瓜,所以把别人都当傻瓜了?
英国皇家空军或许的确很强。“喷火”,“飓风”的性能都分别优于bf109与bf110。
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数量或许现在的确比不上德国。但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英国空军在承受空战损失的能力上远在德国之上。
只是知道自己处于劣势的英国人在整个英伦空战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沿海峡密布的雷达站成了他们的眼睛,任何飞往英国的飞机都在他们的监控之下。英国飞行员可以得到最大休息,在最关键的时候才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想把英国空军引出谈何容易。
而由法国,波兰,比利时等国逃至英国的飞行员,以及美国自愿飞行员弥补了英国飞行员数量不足。
在英国政府的努力宣传之下,英国人民即便遭到猛烈轰炸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所有人都对大英帝国将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深信不疑。
对于米尔希的计划,任海济也就笑笑而已。我们的主角虽然疯狂,但他知道有些事能当众说,有些事自己明白就可以了。
米尔希之后轮到计划的另一个主角上台了。只是雷德尔和他的海军所说的那个计划,与其说是个计划,不如说是在敷衍。
对于登陆路线海军只是在任海济的计划中选择了两个方案。分别为由加莱出发,越过多佛海峡,在福克斯通登陆。以及由布尔日出发,在林姆雷吉斯登陆。只是选择哪个计划海军还无法决定。他们将最后的决定权一把扔给了元首与副元首。
对于海军的决定,与会者大多心中表示理解。德国海军孱弱,想依靠少量大型水面舰只,在大范围上守护住登陆场势难登天。仅3艘战列舰的德国海军,连自保都成问题。更别提保护登陆的陆军了。海军只能尽量减少登陆地点,缩短登陆地点的宽度。
两个计划中。
如由加莱出发,那多佛海峡是整个英吉利海峡中宽度最短的那一段。34公里的距离能让海军与登陆部队在海上遭遇的危险降到最低。只是德国人看到这点,英国人没理由看不到。任海济敢肯定,英国人一定已将多佛海峡沿岸修得跟铜墙铁壁相似。这可不是锋锐大大所描绘的那条“纸扎的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