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节:暗盟(三)(2/2)
“既然是陛下的旨意,侯爷遵旨办事就可以了,为何还长吁短叹呢?”安吉儿明知故问。
“我不要在他的羽翼下长大,我要拥有自己的宏图伟业。”李斌被安吉儿一问,却激发了他心中争强好胜的决心。
“侯爷既然胸有大志,为何不抓住机会一展宏图呢?”安吉儿小声道。
“我已经有了决定。”李斌说话间双眼微微眯了起来,一道寒光一闪而逝。
夜间,李斌在自己的书房会见了一名神秘客人。
“侯爷决定了?”来人笑呵呵的问道。
“梁帝真的答应将南诏大权交给我打理?”李斌冷声问道。
“我们陛下一言九鼎,岂会食言?”神秘人神色一变也是冷声回答。
“既然如此,我答应你们,号召南诏其他九位侯爵归顺梁帝。”李斌将一封信递给了神秘人。
“那先恭贺南诏王了。”神秘人接过李斌写的效忠书微笑道。
“本王也恭喜大人完成使命,回国受赏。”李斌轻蔑的笑道。
“八月初八,四国联军将共同出兵河西,现在你父皇已经在将钱粮大军撤往剑南道,他支撑不了多久了。”神秘人李斌轻视自己,便故意出言讽刺李斌。
“本王现在最后一次提醒你,我是我,他是他。你若再说错话,我就让永远开不了口。”李斌将头凑近神秘人身前低声道。
“告辞。”神秘人见李斌语含杀气,便起身告辞离去。
李斌背叛大唐的消息在数日后传遍各地,特别是当身在益州的大唐文武听说后,一个个都哗然了。李斌作为赵王世子赵侯,又是大唐陛下的长子,日后很有可能成为太子乃至日后的皇帝。他怎么能背叛自己的父皇自己的国家呢?就算任何人背叛,他都不能。
同样被这股消息震撼的就是皇后玉娘,当她听说自己的唯一的儿子竟然背叛了他的父皇,这种事情使她无法接受。在外人眼里,她已经没有资格再做大唐帝国的一国之母。
事情愈演愈烈,短短半个月间,南诏十位侯爵全部宣布离开大唐阵营自立,并且拥护李斌为南诏王。
七月二十日,归义侯范修国昭告天下归顺梁国。在张春统辖的南方四十二州也开始动荡不安起来,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叛乱。幸好张春在南方的威信已经建立,动荡很快就被平定。
征战不休,受苦的始终是老百姓,安西与河西十之七八的百姓逃往剑南道,因为他们深信,一旦这两处被攻破,他们都会再次沦为奴隶。安西一个二十年不曾被战火吞噬的地方,最终被李俊放弃。李俊放弃的不仅仅是安西这个地方,还有埋葬在哪里的亲人故交好友以及以往的属下。背井离乡始终是痛苦的,但李俊坚信,他一定会再回来的,一定。
当战事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房再山也完成了防御体系。十万敢死营退守会州,十万虎贲卫原州,十万北卫驻守秦州,五十万新招募的大军以及五万青狼卫驻守平凉。这平凉便是原州与秦州之间的一处平坦之地,房再山打算在这里与晋国大军一决雌雄。五万暗卫驻守金城确保李俊的安慰。
原本驻守夏州的十万西卫奉命护送朝廷文武大臣以及百姓赶往了剑南道,所以在河西大唐布下了近百万的大军,也算与四国联军旗鼓相当。
大唐天德二年八月初八,五十万辽军,五十万晋军,四十万吴军以及一百万梁军四路大军二百四十万进兵河西,一时之间各地都能见到大军行进的踪迹。一封封军情飞马向平凉大军主帅大帐传去。
二百四十万大军,这可是数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大战,也是天下格局开始分明的开始。燕云十六州总督明道成率领三万铁骑奉命南下驻守萧关,这是辽军进军会州的必经之地。
虽然是四路大军进剿大唐,但由于各地与河西的距离有差异,再加上各自行军速度不一样,所以晋国的大军是第一波探进河西土地的进攻派。
八月二十六日,晋军先锋大将原十一太保史敬思率领十万先锋大军进驻良原,与身在平凉的唐军相隔五十里对峙。史敬思甚至房再山不是等闲之辈,李俊能将此次大战的大权交由此人,可见此人在李俊心目中的地位。
史敬思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他知道自己若是初战不利,一定会折损晋军的士气,为了确保首战获胜,他必须等待远在自己身后百余里外的大军前来回合后,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