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2)
其实唐荷觉得谢石磨家最惊人的,不是大石磨,是他家的棺材。棺材和石磨一样,都摆在堂厅里,村里人进进出出用磨,没有一个人对那棺材表示奇怪。唐荷觉得,古代人比现代人活得明白,他们知道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对待它的态度自在且坦然。
“这棺材是给我老婆子身后用的。”
唐荷围着棺材转悠了有一会,身后乍然响起苍老的声音,很是吓了一跳。“阿太。”她认出老人是谢石磨的老母亲,跟她曾祖母是一辈的了,也是村里目前最高笀的老人,都八十岁了,据棺材是老人六十岁那年就置办好的,不过她看着老人虽然头发全白,腰也弯得跟虾米一样了,但精神还好,笑起来脸上的皱纹舒展好似一朵菊花一般。唐荷上前扶住老人,“阿太,许久没见着您了。”
“年纪大了,不想动弹,等闲不出门。你也许久不来了。”老人站在棺材边,慢慢摩挲擦拭棺身。许是老人闲来就以此打发时间,棺身上被擦得一尘不染,更有积年摩挲出的光亮。“你小时候倒是常来,记不记得?有一回还躲进我这宝桶。”
唐荷含笑应是。唐李氏要卖了“唐荷”那一回,“唐荷”伤心害怕,因常常听老人议论,人躺了棺,自此不惧贫苦,要永享极乐了,她不懂极乐,但是希望不惧贫苦,又因为没置人的棺材总是留了空缝不盖棺,她小小一个孩子竟钻进去躲了一天。
“那时候年纪小。”
老人看她一眼,“你当初小小一团肉,今日也长成大姑娘了。”老人反手握住她,掰开她的掌心,迎到光亮处瞅了半晌,“我看你倒没有小时执拗,是个有造化的。”老人温暖粗糙的掌心轻轻抚摸上她的脸颊。“孩子,这人生呀,眨眨眼就到头。你要把它过好喽。”
“······嗯。”唐荷轻轻应了。
“扶了我老人家去见见天光。”唐荷把老人扶坐在院里一颗树下。树荫浓密,知了声浓。两人相对坐了好一会,直到唐李氏磨好了米浆,这才告辞回家。
“娘,米浆是要做啥用?”十斤米,磨了大半个木桶的米浆,难为唐李氏舍得。
“你弟不是想吃盐糕吗?”唐李氏叹气,“孩子哪个不馋嘴?也难为你们了。娘给你们做盐糕,一次吃个够!”话得豪气,其实一下用掉十斤大米,还是心疼。
做盐糕其实步骤简单。往磨好的米浆里拌入适量的盐,分装到碗里,放到大锅里隔水蒸。只是灶火要旺,烧上大半个时辰,熄了火,再闷上小半个时辰的时间。起锅后就可以直接吃如果滴上几滴花生油,就更好吃。
但正确的吃法,还需要酱水。酱水要分三种,一是酸甜可口的醋汤,二是豆瓣和酱油调成的咸汤,再就是用西红蜀糊糊配出的甜汤。三者调配得好,浇在盐糕上,再拍一个红辣椒,简直美味得不行。
为了小孩子的喜好,唐李氏还特意用小酒杯做模子,做了几十个的碗碗糕。想到自己的小儿子回家看到有好吃的那蹦得天高的小模样,唐李氏就禁不住喜滋滋的。
结果她左等右等,没等到儿子回家,却有村里的小孩跑来告诉她:“婶娘,你们家小山到江里游泳,被大水冲走了!”
唐李氏眼前一黑,强撑住往院子外跑,一个跟头狠狠摔倒,磕得额头的血往眼睛流,她爬起来继续跑,嘴里发出困兽一样的嚎叫声。她跑到了村口,迎面撞上一个湿嗒嗒的人,她不管不顾还要跑,来人一把拽住她:“舅娘!”
她拼命挣扎还要跑,却听到一声大喝:“小山活的!”
她茫茫然对上眼前的人,是她瞩意的周南生,他怀里抱着的,不是她的小山是谁?
“活的?”她嚎啕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