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卷 人小鬼大逞心机 286.昔日姐妹(1/2)
286.昔日姐妹
所谓宴会,换上另一个名词,便是八卦集聚会。宴会中的给位三姑六婆们,便是这些八卦的主要来源者和散播者。身为一个重生人士,蓝锦甯却并没有一个重生人士的觉悟,她捂着小嘴打着哈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位世子妃穷极无聊。
然而穷极无聊的并不只是她一个人,否则这些有修养有道德的贵夫人们便不会集聚在一处聊些所谓的八卦。这次宴席的主角并不是她们,连同她们带来的小姐们,也只是配角罢了。而她们依旧参加的原因,不过是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场合能偷偷看看那些前来的青年和少年,为自己在心底删选合适的女婿或是丈夫名单。
当然,只是一个粗略的印象罢了。被夏国公主挑中的人首先一定会剔除,那些献殷勤的也会被排到最后——真正的目标是所有巍然不动,甚至表示出不甚愉快的年轻人们。
妇女们也是懂得爱国的,虽然她们的想法明显有些被扭曲了。
“对了,你们谁见过那个什么夏国公主,她到底生的有多美?”压低的疑问从一旁传来,不难听出其中戏谑的成分。
锦甯侧过脸去,却是个年轻的****,十七八岁的样子,穿了一身银红色的绸衫。长得十分清新可人,很有几分韩剧中病弱女主角的感觉,只是一双仿若盈满水汽的眸中,挟带了许多不明的晶莹,颇有些违和感。
韩剧女猪脚啊,那是集圣母式的善良与玛丽苏式的单纯于一身的人物,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眼神呢?锦甯轻轻一笑,可见这群看似无辜纯情的小媳妇们,都被宅斗深刻的教育过啊
“我也不清楚呢……她进京时倒是折腾了好大阵仗,可是咱们也不能上街去瞧不是?”另一个声音搭话道,小姑娘眸子水灵灵的,活泼灵动,黑黝黝的眼轱辘转了转,一副欣羡的模样:“夏国公主可真真是与众不同……”
嗤嗤几声笑声传来,一众小女人们都笑开了。她们这样未出嫁前是大家闺秀,出嫁后是名门贵妇的女孩子,又哪里会听不出来这话语中的嘲讽。
未出阁的姑娘家,被满京畿的百姓看了个遍。那些粗俗无礼的鲁男子,只怕有多少看直了眼呢听说那夏国公主还一点也不害臊,竟在车架之中向百姓挥手致意,她以为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么?不知成了多少人的笑柄了,竟还敢向皇上提出那样无礼的要求
“要不人家怎么削尖了脑袋要来京畿呢?”略显尖利的女声插嘴道,却显然不是锦甯所在的这个小团体中的人发出,而这充满了高傲与轻蔑声音……听着略有些耳熟。“这种乡下来的小丫头,自然不懂规矩。”
锦甯抬眼望去,脸上的笑意深了些。
来人正是她从前的二姐,武郡侯府的二姑奶奶蓝锦珠。
蓝锦珠嫁人之后,日子过得可不如从前做女儿时如意。虽说因着候府的关系,夫家必定不敢薄待她,但女儿和媳妇完全是两种职业,可不能等同视之。公孙氏商户出生,爱财小气,这是商人天性,她虽不从商,却难免耳濡目染的。自从嫁入武郡侯府,便自觉低人一等,自家婆婆也不待见,心里暗暗有气。头胎生锦珠这个女儿,之后多年无出,金氏更看不上她。
暗藏在心底自卑,让她发誓要教出个“贵人一等”的女儿来,大把的金银供着女儿,把个女儿娇惯的犹如温室花朵,对待下人,更是颐指气使,动辄打骂惩处。
虽说未必孬种种不出好瓜来,但把好好的女儿教成这样,公孙氏未必没有责任。
锦珠的婆家并非世家名门,却也衣食无忧,仆从过百。然而和武郡侯府比起来,自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初时还好,她还知道扬长避短,将大家闺秀的温柔婉约,演绎的淋漓尽致,颇得丈夫倾心,公婆喜爱。然而时间一长,差异便显出来了。
身为婆婆,钱李氏自然不可能如公孙氏一样惯着她,拿大把银钱砸在她身上。她公爹本是本朝翰林,那是众所周知的油水薄,平日里端靠着俸禄和门人的敬奉过日子,日子虽然未必紧巴巴,却也不可能骄奢浪费。可这姑娘可好,仗着陪嫁丰厚,日日燕窝鲍鱼无珍不吃,锦衣绸缎穿过一次便赏了下人。夫君说她两句,还很委屈“我在候府的时候,吃穿比这还要好”。
是个男人,自然好面子。可自家爹娘吃的都是寻常饭菜,家里的情况他也明白的很,不可能让全家都跟着这样,否则不出半年,他们家就得穷的典当度日。想着反正是她的陪嫁,她爱怎样就怎样好了,遂不再管。
但再丰厚的陪嫁,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何况她又没有她娘那般经营的本事。陪嫁的铺子庄子倒是能赚钱,可也只是杯水车薪。
没得吃穿,锦珠便可怜兮兮的向婆婆讨要。钱李氏本还以为是下人欺少奶奶年少,短了她的家用,便寻思着敲打敲打。结果一查看下来,得,人家的丫鬟吃穿都比她这个婆婆好,哪里是个缺钱的主?黑着脸寻来了儿子,大骂了一通。
钱明是个书生,自幼念得圣贤书,性子虽然温和,却也执拗。见老母气成这样,心里便不待见锦珠。既然说不听,冷落了便是。家中还有两房妾,哪个屋里去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