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返乡(1/2)
在一边听到的妙如,心里却有些哑然失笑。
随即她又想起,那日在客栈后院,父亲跟许大人聊的话语中,好似有与小妙如身世相关的线索。看来她生母,就是和祖母逃难的途中,生下她后去世的。
但有她这女儿在,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当时的杨家,生出钟澄未娶的印象啊!是何原因,要瞒下她身世呢?
高攀贵亲?元配发妻比继室的位置,更有含金量?
保护年幼的小妙如,不遭人暗害?
虽不是儿子,但她的存在,确实易时时提醒世人,杨氏是继室后娘。嗯,好像她能穿过来,就是由于原装的小妙如,被人推下湖里丧了命。
这答案让人更悲观!
“太太,船快要到码头了!老爷传话过来,请您安排人手准备,下船后好换乘马车。”一个声音打断妙如的瞎想。
妙如一行人,跟在杨氏陪房金妈妈的身后下了大船,来到码头地面上。
还未坐进马车里面,就听到前面突然传来,二妹的乳母洪妈妈的呵斥声:“哪里来的野小子!竟敢抢咱家姑娘的吃食!”
随之,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岁童子,箭一般地从杨家奴仆堆里飞将出来,好几个钟府家丁跟在后面追打着他。
谁知这男孩,虽衣衫褴褛,身手却是极灵活。专门绕在老幼妇孺身边闪避,故意转着圈儿,东躲西藏的。
“小六子,赶紧把那小子抓起来,别碰着太太姑娘们了!”崔妈妈在一旁指挥着。
其他几个小厮四处扑捉,几个丫鬟仆妇躲闪不及,未能站稳,连带得先后跌倒在地上。
一时间,淮安码头岸边,人声喧阗,人仰马翻的。
“住手!怎么一回事儿?”刚从船舱出来的钟澄,一下船就见到此等情形,最后还是他镇住了场面,制止了混乱。
那日以后,妙如身边就多了个叫莲蕊的小丫头,比她大一岁。正是那天,抢妤如米糕的小流浪儿莲生的妹妹。
那天莲生被钟府家丁捉住后,正要被查问,突然又冒出个更小的女童,对钟澄和杨氏又是磕头又是哭求的。待问明原委,才知道这是两兄妹。
他们本是淮安庄户人家的儿女,自五年前附近地区发了大水,他们爹娘为了保住家人,先后丧身洪水中。兄妹俩后来跟着年迈的祖母,一路乞讨度日。三天前,他们唯一的亲人,也撒手人寰了。莲生把祖母的遗体停在破庙后,带着妹妹出来,想讨些银钱谋副棺材,把祖母葬了。天天在码头这里流连乞讨,还插上了草标,准备卖身为奴。前一日妹妹莲蕊,在路边跪着时,饿晕过去。被人救醒后,当哥哥的莲生,再也不敢让妹妹饿着,到处替她谋食。那日兄妹俩一天没吃东西了,看到妤如吃着米糕,他就忍不住想抢来,给妹妹填填肚子。这才发生了抢东西被捉的那幕。
想是念及自己母亲和妻子,当初也曾流落他乡,也有过类似孤苦无依的情形。钟澄登时心生怜悯,露出不忍之色。
不仅没有责罚他们,他反而还拿出银两,命家丁随他们前往破庙,帮着料理后事。随后兄妹说什么也不肯走,苦苦哀求要卖身为奴,以报答恩人。钟澄无法,只得收下了他们,让这两孩子也有个栖身之所。哥哥被派到长庚管事身边学喂马。妹妹被派往妙如身边,做了个低等的粗使丫头。
“又进新人了,还请妈妈多费些心!”把人交予秦妈妈时,妙如客气道。
“姑娘请放心,老奴不会忘了老太太生前所托的。定会替您****好这丫头的。”秦妈妈应承道,对自家姑娘的老成持重,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自钟母离世后,遵照她临终前的安排,秦妈妈和两贴身丫鬟一起被派到妙如身边服侍。秦妈妈担起妙如房里的管事妈妈,锦绣、锦缎和老太太原先赐给孙女的织云、烟罗一起成为她身边的大丫鬟,在屋里贴身伺候。加上从小跟在她身边的乳母范氏,妙如平时就有六人围着,现在又多了个小豆芽当玩伴。
身边的人开始多起来,妙如暗中琢磨,得找些机会探探身边这些人的底。该收服的赶紧收服,要培养的趁早培养。以免将来无人可用,处处制肘,坏了她的事。
现在祖母不在了,偷懒的日子正式结束!要习惯此种蛰伏潜藏的日子,学会暗中储备实力,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
说起来,这时代女子的命运,就好似浮萍,让她很没安全感,心里一直难以踏实下来,老有种悬空失重的感觉。
得赶紧找出条能化解的途径,未雨绸缪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