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回府(2/2)
妙如朝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
原来是院子角落里那株花树。
枝头上满是一朵朵开得正艳的白海棠。********嫩黄,个头小巧玲珑,令人赏心悦目。像古代娴静的淑女,虽开得热烈却无俗姿,在那儿静静地独自盛放。
突然记起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妙如不觉得已是看痴了。
难怪人家总用海棠形容红妆美人,就是白海棠,也多用玉魂冰肌来比喻。确实不像桃花那样妖娆,也不像梅花那样孤傲。
她这边正呆着,那边薛斌拿起案上的骏马图,也一时愣住了。
他从来没见过画得如此逼真、生动的奔马图,笔笔可见筋骨,好像能从画中跃跳出来似的。心中不禁产生疑窦:这小丫头,何曾见过飞奔中的烈马,她的印象是从何而来的呢?
“钟姑娘,可否将此幅奔马图赠予你薛大哥?”捧着画纸,薛斌一副舍不得放下的神情。
“当然可以不过这里画具不全,随手涂鸦的。此画还有不少缺憾,要不,小女回到家中,认认真真地画上一幅,裱好再送来?”
“此般就更好了”少年欣然同意,薛家小丫头也在一旁叫道:“妙姐姐,还有菁儿的海棠图,别忘了”
妙如一一答应。
随后向他们提起,后天钟澄要来接她回去的事,薛家兄妹又是一番挽留。
妙如推说家中事情多,怕父亲一人忙不过来。回去不说能帮上什么忙,起码不用他特意跑来看望自己了。
薛斌见她说的也是实情,也就没多作强留了,妙如邀他兄妹俩,有空到自己家中做客,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第三日,钟澄带着秦妈妈等一众家仆和婆子,上门来接女儿。
双方依依惜别后,妙如终于坐上了回家的软轿。
行至宣武门时岔道口时,只听到轿外传来一个熟悉的男声:“不是巳时才来接的吗?姨父怎么提前了?”
“是啊,二姐夫,爹爹还特意嘱咐贤儿,派了架四人抬的帷轿来接外甥女,怕她又磕着哪里了”另外一个年纪也不大的声音传来。
“不劳烦岳父操心了,还是坐咱们自家的轿子吧虽路途不近,有本人在一旁护着,磕不到哪里”声音低沉中带着一丝疏离冷淡的客气。听在轿内妙如的耳里,心中好生奇怪。
她能感觉出父亲语气中的冷意,跟平时很不一样。妙如了解她爹爹,虽然平时多为喜怒不惊的淡然表情。待人却一直都是真诚和有礼的,对身边的熟人尤其如此。
到底发生了什么?看来回去后,她得尽快想办法打听出来。
那天家中传信说出了事,到薛家把他叫走,妙如后来还特意问起过。宽慰她说无事,父亲再也没提起过。还有,妹妹对她的态度转变,加上爹爹今天对小舅舅的态度……
回到钟府的浮闲居,刚躺在自己床上,莲蕊就来报告,太太身边的崔妈妈来看望姑娘了。
送来一堆好玩、好吃的物品,崔妈妈说是太太赏的,给大姑娘养伤时解解闷,解解馋。
妙如谢过母亲,就和她聊起了闲话。
崔妈妈临走前,把步摇留了下来,说是太太特意派来,替她伺候姑娘的。
妙如望着坐立难安的步摇,有些哭笑不得
什么情况?
什么时候,杨氏变得这般关心体贴他人了?还想到她会闷闷
满腹的疑问,得找个人来解答。
妙如用眼神询问侍立在一旁的步摇。
收到她的目光后,步摇扑嗵一声跪倒在地,向妙如说道:“姑娘,您出事后,奴婢找不到您的人,就私自把您掉下山崖的事,偷偷告诉了老爷,不然还不知被他们瞒到几时”
“哦?还有此事?他们为何要瞒着爹爹?”妙如觉得,还是先听听她口中的说辞,再去问问爹爹,几方面的综合一对照,真相自会明了,必定找出父亲态度变化背后的原因。
接着步摇就把她出事当晚,杨家、汪家不停派人前来传递消息,她又是如何躲在衣箱里偷听,冒着风险报告给钟澄的。后来又是如何撞破杨氏装病蒙哄父亲,她跑来提发的……事无巨细,一一倒了出来。
真是个有勇有谋的义士形象妙如暗暗腹讽道。
“姑娘,太太要我代她伺候老爷,为了以后方便替姑娘办事,奴婢推掉了您说我这样做,到底妥不妥当?”说完,眼巴巴望着妙如,指望对方看在她忠心的份上,放下对她的心防,说不定以后,能改变初衷……
“总算是想通了这样不是挺好吗?母亲更信任,你以后的日子不用愁了;两次报信,爹爹定会记得你的功劳,以后必会对你另眼相待。这样一来,你一跃成为本府最吃得开的丫鬟了恭喜,恭喜”妙如打趣道。
步摇紧咬双唇,眼里的郁闷之火快喷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