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错愕(2/2)
在外间替大少爷备凉开水时,华胜就听见丁香,在里屋跟她们汇报着什么心头一紧,想着她们该是在说那件事……
家里风平浪静了,妙如却没能闲下来。
上次将锦绣和烟罗借到梨清苑帮忙。事后,宋氏特意在钟澄面前,夸奖了这两个忠仆。
让钟澄也起了心:这几位是母亲留给妙儿的。这些年来,在秦妈**带领下,对女儿倒也是忠心耿耿的,就出了向递消息的锦缎。被女儿敲打一番后,发配到婵儿院子里,后来倒也老实了。对新主子尽心尽力起来,上回婵儿还向她姐姐讨要来着……
她们年纪都不小了,是得为女儿新备一些伺候的人了。这些得赶紧配人,以后妙儿出嫁,也好有几个贴心的陪房。
钟澄委托秦妈妈,在他身边小厮管事中,挑几个不错的,让浮闲居到了年纪的,赶紧先配对了。
织云、烟罗都只有十五岁,可以再等两年。锦绣十七岁了,钟澄作主,让星魁娶了锦绣。
妙如现今就在张罗,她身边丫鬟出嫁的事。
等忙完这些事,又从上回新进的丫头中,挑了两个十岁左右的,补充到院子外头打杂,取名为沉香和青黛。
刚歇下来,妙如被薛菁强拉到薛家去了。说是祖母要见她,顺便让她帮着画画像。
第三次来到薛府做客,妙如感到有些不同:薛府里的下人,看着她的眼神,从上次的同情,成了现在暗含一丝钦佩,让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来到薛老夫人的院子里,被拉进里屋后,她才明白原委。
原来上回替菁妹妹画的小像,被制成花灯,挂在老夫人的床头了……想是元宵节取胜后,就被她祖母收藏了。
见到妙如来了,老夫人忙把她叫了过去,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老人家脸上满是欢喜。问起了她在家中,如今的生活,还叫她时常来家里玩。
想是听到之前钟家那些传闻,也怜悯上了。
妙如心中有些郁闷:这种感觉真不好,让她无从适从。其实她不是很习惯,被人当作可怜人来同情。
到了掌灯时分,老夫人硬是留她在家中用膳。
厅里四周挑着角灯,堂顶正中间吊着盏五福呈祥巨型宫灯,照得屋里跟白昼一般。
府内的下人伺候时,只听见碗碟碰瓷之声,并无丁点低语的喧哗。薛家虽是武将之家,却也是世代簪缨之族,规矩还是不少的。
在这种氛围下,妙如越发谨小慎微,不敢放开了胡吃海喝。表现得极其斯文优雅。望在主座薛老夫人眼里,满是欣赏。跟两儿媳暗中交换着眼色,连连点头。
席后,陪着薛家长辈留在里间,吃了一会儿茶。妙如就起身告辞回家了。
薛老夫人让兄妹俩将送她到门口。
路上,薛菁问起:“妙姐姐,你怎地都吃些素菜,刚才那兔肉可鲜嫩了,是哥哥他们昨日在山里打来的……”
妙如忙把去年初春,因肠胃不适引发的那场大病,给讲了出来。
听得薛菁连连为她惋惜:“真可惜了,那你岂不是少了许多口福,哥哥他们带着我,外出打猎时,经常还烤着来吃的,可美味了……”
“是啊,那就更不能吃了烤着来吃,对我这肠胃可真不行。且那样对肺脏也不好。还不如这样煮着来吃……”妙如一脸的郁闷。
“哥哥,咱们也下回也那样煮着吃,好不?妙姐姐,你回去把那打底的和酱料都列出来,抄一份给我们”薛菁十分豪气要立马去尝试,颇有敢为天下先的侠女风范。
妙如应诺,坐上马车,带着丫鬟和护卫,就往回府的路上驶去。
“车上可是钟翰林府上的?”马车走在半路上,突然停住了。传来一位年老阿伯的声音。
妙如让织云下去,打探一番,看是何情况。
过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她回来禀报,镇国公府四公子,说是认识姑娘,想请她下车到一旁叙叙话。
撩开车帘,妙如就看见,靠近街边拐弯的地方,是罗家那个刚立功归来的小将。他立在马上,斜睨着她所在的方向,在黑暗中等着妙如下来。
被织云搀下来后,走到他跟前,妙如正要询问有何贵干。
对方用他那锐利的目光,扫了一眼她身后的丫鬟。织云战战兢兢不敢跟过去,妙如示意她先回到马车那头去。
罗擎云慢悠悠地,从胸前衣襟里,掏出个布包来,布包打开原来是张纸。
展开那纸,他把上面的内容对着妙如,沉声问道:“这是你作的?”
原是那幅奔马图。
从上面的笔法看来,不是傅红绡手里最初的那张。
那就是薛斌取走的众幅之一了。
妙如点了点头。
得到她肯定的答复,马上的那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他收起画纸,满脸鄙夷地轻哼了声。说了一句让妙如羞愧欲绝的话:“小小年纪,仗着有一点小才,到处卖弄,还不只往一个男人手里送,你还有没有廉耻?”
说着,他把手里那张画,撕成碎片,往上漫天一撒,驾着马扬长而去……
留下一脸错愕的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