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抄经(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九十四章 抄经
长公主的这次邀约,明面上是抄经还愿,但在各家主母的心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掇芳园关门闭户十多年,如今正好乘着嫁孙女,可以重新开放春宴,纳入社交圈。而长公主偏偏没这样做。挑了几家闺中少女,去抄什么经。
鉴于她的唯一的嫡孙,如今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又没相应的风声传来。各家夫人们心中,自是盘算开来。
都在猜测:会不会借抄经的机会,相看各家姑娘呢?
汪峭旭身世显赫,外祖是两朝辅政的阁老,祖母是著名的荣福大长公主。
本人又是从小素有才名的,长得玉树临风,还性情温和。自是家有待嫁闺女的贵妇们,眼中首选的佳婿。听说这年轻人还颇为上进,早就中过秀才,正准备明年秋闱下场。
能被长公主亲自邀请,是自家女儿莫大的荣幸。就是到时亲事谈不成,能被她挑出来参加这些活动,也是抬高女儿身价的大好机会。岂能错过?
受邀的人家,纷纷把自家姑娘打扮得光鲜靓丽,派往掇芳园帮忙抄经。
作为小主人,汪峦映代表长公主,出面来招待了大家。
如今她已满十一岁,往十二岁的年岁里跨入了。在汪夫人和长公主的****下,上回的喜宴时,就开始帮着长辈,张罗一些招待任务了。
如今掇芳园的两位姑娘中,她年纪居长,又是嫡女。自是该她出来历练,且在京中世家小一辈的姑娘中,她的人缘也算不错。
长公主派何嬷嬷,在旁边指点孙女当好小主人,招待这帮娇客。
带着两丫鬟,被引到她以前住的含露轩安置下后,妙如就被一婆子引去给长公主问安。
到万禧堂时,那里已经莺声燕语一片。
帘子撩开,正是沈家大小姐在跟长公主逗趣。乐得老人家哈哈大笑,屋里其他几位,或是掩嘴窃笑,或是害羞地垂下头,还有的跟旁的人偷偷地说着话。
妙如一眼扫过去,果然有梅、沈两家的小姐,还有聂锦瑟,其他两位她不认识。却没见她的小闺友薛菁。
妙如上前行礼,又跟各位姐姐们一一互相见了礼。
见她终于来了,长公主忙招呼过去,拉着她的手,对其他人打趣道:“‘二甜’总算聚首了,看看,姐妹们都到齐了,就差你了”
接着又朝妙如埋怨道:“许久都不来咱们家里玩映儿,这两年你们也没在一些比过,这回你们得好好跟你表妹比比”
众女陪着老人家聊了一会儿闲话,汪峦映就领着大伙,前往要抄经的霞蔚阁去了。
在路上,妙如向旁边带路的婢女,特意打听起薛菁。那丫鬟告诉她,前日薛家姑娘,被她舅舅接去沧州,给外祖母拜寿去了,故未能赴约。
一路沿着浅溪向西北角蜿蜒行去,爬上一座七八层的六角楼阁。那建筑飞檐凌空、雕栏画栋的。一看便知,是专门为登高而造的。加之建在山坡上,地势颇高。站在上面远远望去,可将掇芳园的全景尽收眼底。
众女肃衣净手后,在一尊佛像前叩拜。然后在张长案边,一字排开,蘸沾浓墨着手抄了起来。
妙如以前跟师傅念过一段时期的经,对卷册中的经义有几分了解。一面在心里默念着,一面手上疾笔如飞。
看得旁边的沈嫣然,啧啧称奇:想不到她小小年纪,笔法流畅,字体娟秀,本以为长公主请她来,只不过是凑个数,让她赶份热闹。没想到抄起**来,到是有模有样,轻车熟路的。让她暗暗心惊。
又暗中瞥了瞥眼左侧的梅玉尘,只见她心无旁骛,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移动着笔杆,仿若沉浸于佛理**之中。认真的样子,让人看了,都不好意思再东张西望了。
沈嫣然忙收敛心神,专心致志地抄了起来……
大约两炷香的功夫后,汪峦映的丫鬟,捧着瓜果和茶水鱼贯而入,请在场的众位小姐稍事歇息。
众人停下手中的笔,退到旁侧的廊边,坐下来休息聊起闲话来。
“钟妹妹,听说你在江南时,曾拜在素安居士门下学过一两年,可有此事?”看到妙如独自扶着栏杆,向远处眺望,聂锦瑟走过来跟她搭话。
“是二伯母看着小妹,在家中闲着无事,把我收笼过去指导一二,跟在她身边草草学过一年。”谦虚地答道,妙如也不敢托大。
听到素安居士的名号,其他几位少女,纷纷凑过来聆听。
“听说她在江南开了座女子书院,可有此事?”梅玉尘接过话头,问道。
“是有这回事,还就在咱们钟府老宅东北角。第四个年头了……”
“钟妹妹,你给姐姐们说说,那女学到底是啥样的?”
看她们感兴趣,妙如也来了兴致,把汩润书院的模式,和开设的课程介绍了一遍。
“二伯母在江南,若知道大家对女子书院如此感兴趣,肯定会很开心的。”妙如由衷地感叹道。
看着她众星捧月般被围在中间,汪峦映眼神微闪,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漫延开来。
“听说素安居士的相公,哦,就是你二伯父,当年那首《长相忆》,据说就是作给谢氏的”有人提起这段八卦。
“他们成亲前见过吗?”沈嫣然有些不可思议。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传言说,是钟才子在某次花灯会上,遇到了意中人后写下的。他们成亲后没多久,就听说夫妻感情极好。若谢氏不是他意中人,哪有人见到相公写给其他女子的情诗,能不生气的,还能琴瑟和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