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立场(2/2)
像某种美好的东西被瞬间摧毁般,撕开“幸福”的伪装,真面目让他猝不及防。
那种遗憾和震惊让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他宁愿生活原先那些美好的回忆里。这让他突然生出厌倦和对婚姻的恐惧来,
让他颇为失落。
从没想过未来妻子是何模样,但一定得找个志同道合的,最好能夫唱妇随……不觉间,他头脑中浮现那双亮晶晶的眸子。
此时万禧堂的内室里,有个身影伏在地下,向坐在主位的贵妇回禀着什么。
“你看清了?回来时真折到力旋胡同去了?”长公主神色微凛,问话声中带着一丝颤音。
“是的,赶车的是汪秉忠他婆娘金兰姐妹的妹婿。”这头的何嬷嬷恭敬地答道……
偷偷从娘家回来,汪夫人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想不到杨家的处境,如今竟到了此等地步……
爹爹向她坦言,前不久圣上为他的发妻前太子妃平反,她崔家外公舅舅一族全完了。
杨家阵营的胡尚书,被放出来后虽官复原职后,权力差不多被两下属都架空了。只有父亲手里一批死忠的朝臣,还卖他面子,跟吏部两侍郎互别苗头。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若杨家也倒了,圣上将来即便不迁怒她和相公。旭儿作为父亲的亲外孙,将来的前程也是一片灰暗
说句不好听的话,婆母百年后,圣上势必会收回掇芳园。加之十多前长房那边,在争储一事上犯的过失,到时,天家也不会有好日子,给汪家二房过。
爹爹说得对,若不找个得力的老丈人……将来一家人的日子,恐怕不知如何撑下去。就是旭儿中了进士,跟普通没根基的寒士子弟,有甚区别?
还不如乘着现在还有表面的光鲜,找个有发展潜质的岳家。
可该怎么说服婆婆呢?
显然,长公主对她那皇侄孙,还存有一丝残念。可爹爹却说,今上是个特别能忍的,也记恨……
沈府那边,他家姑娘刚进十三,倒是还能等得。不若从梅家那边下手,再给旭儿透个底。
特意召来儿子,问他起对自己婚事的态度。
“旭儿,祖母又向你爹爹和为娘又提起了亲事,你如今是怎么想的?若还不愿这般早说亲,可向你祖母明说。”汪夫人满脸忧色地问道。
“娘亲的意思是?”
汪峭旭有些紧张,不知母亲特意找他来重提此事,是何用意?不是强指一个人能他吧?
到时祖母和母亲,他到底听从哪一边呢?
“为娘觉得,你之前的想法,有些道理。儿子你将来是家里的顶梁柱,爹爹的荫恩爵位不能传承下来,你的前途将对咱们家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是中榜的问题,还有官场人脉的问题。这方面,外公今后可能帮不到你了……”汪夫人怕他不明白,特意将杨家的处境,全数倒给了儿子。
“所以,选谁家姑娘,对你来说,对咱们家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她有些凝重地望着儿子,神色间是从未有过的肃穆和慎重。
接着她又提及了沈家小姐,“你考虑一样,难得沈淑人欣赏你,沈公子与你惺惺相惜”
并没提到沈家一家之主沈大人的态度。
汪峭旭面无表情,一直以来,对那个外公,他从小一直都很敬仰。
后来听到一些不好的传闻,又经历过些事情,加上在妙表妹的事情上,他没少冷眼旁观,杨家人对个小女孩的做法。
从母亲立场来讲,他应该为长辈分忧解难。可作为受孔孟思想熏陶,崇尚圣人教义的儒生,他对臣权大过君权的做法,又另番别见解。
汪峭旭第一次陷入,孝道和忠义的两难抉择的境地,里面还夹杂了祖母和母亲的各自立场。
而妙如现在的心情,就像等着另一只靴子落地的人一样。
杨家最后的结局没出来,什么都动弹不得。
若是将来父亲被罢官或辞官了,他们一家将离开京城。
什么名声、财富、地位,全都成空。
再好的教养有都将毫无用处,而父亲的安排……她怎么忍心丢下全家人,独善其身呢?
现在结识那么多达官千金,还不是为了备着,万一哪天落魄了,她总有个地方打听消息。
未雨绸缪,总比到时措手不及要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