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靴落(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一百四十六章 靴落
昭明十三年一月底,程太傅一封请立太子的上表,得到玄德帝的准奏。
接着群臣纷纷推举大皇子为太子。很快,天家就作出了回复,应众爱卿所请,立皇长子为大楚的太子。
诏书曰:皇嗣姬翌,圣德贞元皇后俞氏所出嫡子,恭敬谦让,天资粹美,砥砺廉隅,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还未举行册封大典,玄德帝又颁下道谕旨,命太子负责接手,前任首辅杨景基的案子。
第二日,太子姬翌就在承天门外,命人特意架起一堆薪火。把从杨家抄出,传闻中装有记载百官污迹卷册的木箱,付之一炬。以安群臣的心。
此举赢得了摇摆不定的中间派们真心的拥护。
玄德帝旋即又命太子监国,主持即将到来的春闱。
自首辅杨景基下狱后,朝堂上两派势均力敌的局面打破,现在更是有了决定性的逆转,程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二月初五,三司会审的结果出来。杨家父子伙同德威将军符恒,安排兵卒在皇家狩猎区,与承恩侯做戏欺君。后被承恩侯主动举报,案件得以真相大白。
或许是为了稳定朝局,又或者此事牵扯到,三皇子的外家,从龙有功的承恩侯。玄德帝有意压下此案,并没有深加追究。因此太子审理此案时,并未将杨景基定为谋逆,以免过多朝臣牵扯进来。
不过杨景基父子欺君、结党营私等罪责,俱已查实,铁证如山。
此事一出,在朝臣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更有御史,随后又挪列一百多条罪状,弹劾杨景基这位风云一时的两朝重臣。
从泰和年间与靖王乱党勾结,参与构陷韩国公府俞氏一族;到昭明朝十多年里,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到纵容亲信大臣为祸一方,引起民变……以及为妻舅崔氏家族提供保护伞,鱼肉百姓。甚至利用私权,带头破坏太祖皇帝颁下的祖制——籍贯回避制度。让他女婿以江南出身的进士身份,供职赣杭等地,不一而足。
杨家旧党纷纷倒戈,跳出来揭露杨景基鲜为人知的罪行,以撇清关系。一时间,墙倒众人推。似乎灭族不足以平息众怒。
最后杨家、符家被判了个满门抄折,念及承恩侯石敬当年的拥立之功,被削去爵位贬为庶民,大儿子也被踢出户部,家财充公。其他被检举出来的杨派主要党羽,纷纷被抄家流放。
此事没有株连九族,血流成河,群臣们纷纷赞扬太子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姬翌作为储君的威望,空前高涨。玄德帝一直以来的仁德美誉,再次帮他稳住了朝局。
作为杨景基的女婿,钟澄却没能在此次风波中逃过,不可避免地被牵连进来了。
有御史收集证据,指责他有负圣恩,为攀附权贵,不认亲女。纵容继妻毒害元配之女。治家不严,惧内无状,有失大楚文臣的体面。实在不配在翰林院为官,不堪为天下读书人之楷模。
还有人指出,昭明九年三月,钟澄知悉长女被岳家所害,不去报案,帮其隐瞒,实则有伙同继妻谋害亲女之嫌。建议把钟澄收监,立案查实。当替忠肃公教训这不肖子孙,以正天下之公义。
随后有人揭发,钟澄之妻杨氏,在杨景基下狱时,从娘家转移她爹爹受贿得来的赃物,带回婆家窝藏起来。
这些弹劾一经抛出,群臣侧目。
当年与忠肃公钟正声同朝为官的老臣们,暗自摇头,替钟家捏一把冷汗。
刑部的衙役当天就带走钟澄,还给他上了枷锁镣铐。等星魅气喘回府报告时,妙如才知道此事情的严重性。
一方面有靴子终于落地的感觉,一方面又担心,这道坎是否熬得过去,心里暗暗着急。
听闻钟家出事了,第三日,汪承嗣带着儿子赶了过来。作为庶吉士在户部见习的任昭,也闻讯赶来。
派人把客人请到知君堂,带着丫鬟烟罗,随后妙如就到了外院。
还没进门,她就远远地看见,汪家父子正跟任姑父说着爹爹的事情。
妙如加快脚步,进门后向两位行礼:“多谢长辈们的关心,妙儿在这里有礼了。”
又朝汪峭旭福了一礼,“表哥也辛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