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挂冠(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一百五十章 挂冠
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想起当年钟御史被逐出京城的事。
听说,不久离京路上就去世了,他的遗孀和独子,后来不知何种原因,不知所终。
直到钟澄殿试脱颖而出,接着就消失不见了,说是报了丁忧。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说是已经与杨家订了亲。有人这才查到,他竟是钟御史的独子,却成了杨景基的女婿。随后他又主动要求外任,这没过几年,钟母就真的离世了。
此言一出,在座的官老爷们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今日他们之所以摆如此排场,圣上的意思很明显:务必要查清这些年来,钟杨两家的纠葛,让钟御史九泉之下,可以瞑目。
有的在点头,有人似在摇头叹息。还有人惊异地上下打量着妙如。
原来钟杨两家结亲,背后的故事,竟然这样凄凉。
泰和四十二年两淮的大水,让在座的几位老臣至今仍心有余悸。那年皇上刚登基,外有鞑靼陈兵十万,内有两淮大水,江南一带尸殍遍野,朝中有不甘争位失败的靖王旧党。
“肃静”主审官把惊堂木拍得山响,众人神色一凛,案件接着进行。
随后,妙如又把昭明九年,她落崖后,父亲钟澄采取行动,调查的关于幕后黑手的证据呈上。
“为何当日朝廷问崔家罪时,他不去举报?”
“因小女子乘坐的,是福荣长公主府的马车,才投鼠忌器,不想坏了她府里的名头,遂压下此事。不过,自那以后,爹爹跟杨家人反目。杨府跟石家结亲时,他都未到场祝贺。此事,想来不少朝中大臣可当见证。”
“此事不足以证明,钟大人跟杨逆划清了界线。”
“落下山崖后,起初父亲以为小女子已无生还可能。为此跟杨家长辈大吵了一场,还递了辞呈准备离京。谁知递到吏部后,不知何故被人压下来。如若不信,可去查阅那时的记录。大人们试着想想,若是合谋害女,所图为何?转身连官位都弃之如敝履了?”
妙如的话音刚落,立刻引来堂上人一阵议论。众人神色各异,点头的点头,叹息的叹息。
最后,主审官又把有人举报钟澄,帮杨家窝赃之事拎了出来。
“大人,父亲和母亲的关系,早已形如陌路。母亲回娘家看望亲人,带回什么,私藏何物,父亲自是不会过问。况且,钟府在两三年前,因一些纷争,早已将家中产业,分人打理了。每到年尾时,父亲还特意遣小女子作监审,核查账目。绝无可能将杨家之物,纳入了钟府的私产的道理。若是有人乘此混水摸鱼,那也是她的私下行为。大人们自可去查疑犯的嫁妆私产。”
说罢,妙如把她接手以来,家中产业的账册样本,递上去请堂审官过目。此外,还请求宋氏出来作证。
一番理论下来,妙如竟将钟澄的三大罪状,推得干干净净。
等众人回过神来,才惊觉跪在地上的此位毫不起眼的小姑娘,不知不觉中,竟帮父亲完成了,洗脱罪名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答间,有理有据,入情入理,环环相扣,丝毫不显慌乱。
突然,堂上响起了清脆的击掌声。
“古有缇萦救父,今有婧女陈情。”
众人朝发声处转过头去,原来一旁观审的太子殿下,早已站起身来,望着钟家小姑娘抚掌而笑。
一旁的程太傅,也激动地一同站了起来,指着妙如褒扬道:“果然有钟御史的遗风。可惜托了个女儿身……”
担当主审的大理寺卿范大人,见太子殿下和程太傅都表了态,赶紧派人替堂下之人搬来椅子。命她坐下说话。
被宋氏扶起来时,妙如只觉得两条腿,好似不是自己的了。
待她的腿脚恢复知觉,能行走时,太子殿下还派人安排了轿子,送钟家女眷出宫。
临行前,还特意嘱咐她们,不必担心钟大人,回府只管静候佳音。
待妙如被送走后,刚才听审的众位大人,就此事展开了争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