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拜谒(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一百五十八章 拜谒
转眼,妙如在汩润书院,不知不觉过了七八天。
在山上的生活安顿下来后,除了隔三差五到慈灵寺礼佛外,妙如平日里,就跟那群闺秀们,学些经史诗赋,琴棋书画,再就是针黹女红。日子过得倒是自在。
相比只收男子的传统书院,以科举进士,讲学论道为目的。汩润书院的目标简单明了,陶冶大家闺秀的品位才情,教养德行,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气度风仪。
除谢氏亲自教授的文学和绘画之外,她又延请了江南有名的绣娘来教姑娘们女红,还有宫中退下来的老嬷嬷教礼仪,以及另一位女夫子教授音律和弈道。
那位女先生,出身于苏松一带的名门望族顾氏,父亲生前是一代名士。
顾先生年轻的时候,订过三次亲,未婚夫不是早夭,就是中途变卦退了亲。最后一次迎亲的头天夜里,新郎突然暴毙而亡。人皆曰她命硬克夫,渐渐地,天煞孤星的名头被人传得人尽皆知。
为了不施累兄弟,最后她索性立了个女户,从家里搬了出来。被谢氏请进女子书院执教前,她一直被江淮地区的大户人家,请去府里当西席。教那些家族的女儿们一些琴棋书画。
女夫子是个二十**岁的女子,皮肤素净,鹅蛋脸,平日里神情严肃,眸子里恬静无波,好像任何事情,都难以影响她的心绪似的。
这日,妙如正在她指导下练琴,顾先生突然皱起眉头,奇道:“你是不是很久没练过了?指法动作倒是规范,就是太不熟稔。跟你摆在聚华堂上的那幅作品的画工比起来,实在差得太远了……”
就像前世偏科被指责一样,妙如羞愧得满脸通红,轻声嗫嚅道:“以前家里事多,所以……”
“平时要加强练习,不要以为有点小聪明,不下苦功夫就能什么都会了。”见对方找借口,顾先生的语气不善起来。
“先生教训的是学生确实许久都没摸过琴了,以后会多加练习的。”妙如屈膝道歉,赶忙作出保证。
她脸上有些赧色,心中想到,插班生果然不是好当的。进度跟不上,容易成为不和谐音符,想来滥竽充数都没法子。
自从又学了件乐器笛子后,妙如也没怎么摸琴了,毕竟相较起来,笛子更容易携带。不过正经闺学中,一般是要求女子学习抚琴弄筝的,毕竟素手弹来,这样更显得风雅。
顾先生见她认错态度良好,脸色稍霁:“年底的时候还有评比的,可不能到时丢了山长的脸面。”
说这句话时,她虽然也是绷着个脸,但语气较之前缓和了许多。
妙如点点头,暗中吐了吐舌头。
下学的时候,钟明婧的小姑子,那个叫“陆烟翠”的小姑娘,跑来对她说:“钟姐姐,你不要难过,顾先生不是针对你的。她对谁都一般严,赵玉琴刚开始学时,都被她说哭了……”
见她特意过来安慰自己,妙如心中一暖,扬着笑脸道:“我知道啊先生是对咱们期望高,才会这样严的。若是以后出去丢了丑,失了咱们书院的面子,她心里肯定不会好受的。”
还有几位没离开教舍的学生,也都跑了过来,问道:“聚华堂正中间的那幅画,是你画的吗?你的字为‘净昙’?”
妙如点了点头,承认那是师傅给她取的法号。
“上面那个跟山长闲聊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啊?看她的神情气度,身份定是不凡吧?”有人提出疑问。
“是啊,是啊其实我们早就想问了,可又不敢问。”又一个人附和道。
“她啊?你们听说过荣福长公主没有?”见她们眼光不错,妙如也不卖关子,出声提醒道。
“难道……难道……竟然是那位?传说中的荣福长公主?”众人皆惊讶不已。
妙如点了点头,讳莫如深地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自从知道有种画法,竟然可以把山长画得此般逼真。汩润书院的学生们,十分期待能看到画作者妙如,哪天能现场亲自表演。
不过,她被另一件事给缠绕住了,暂时没太多心思顾这头。
离京临行前,傅红绡曾托妙如,给她的娘家带些礼物。谁知后者第三日就被谢氏邀上了山,没来得及上门拜访,完成此事。
还有,早前在京城时,傅红绡就着手把“童趣坊”开到南边来。而今妙如都来南方生活了,生意的事自然就交由她打点。她还要去淮安府城的店铺上,跟傅红绡安排的合伙人见上一面。
终于等到书院的休息日了,妙如一下山回到槐香院,就让织云把箱笼里的礼物,清理出来。写上拜贴,跟爹爹禀告了一声。第二日就带着织云,搭上了马车,朝傅宅所在的河下镇驶去。
傅大人曾任过汝宁知府,后来年迈致仕,回到家乡养老,含饴弄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